名师高效作文教学模式探微

时间:2022-07-01 01:39:00

名师高效作文教学模式探微

【摘 要】文章通过对当代部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典型作文教学案例的研究,归纳出高效实用的四种作文教学模式:活动熏陶式、读写结合式、玩转课文式和多元共生式。并对每一种模式进行剖析,指出运用时的注意点。

【关键词】名师课例 作文教学 模式探究

语文课程改革推行以来,一些著名特级教师勇立作文“教改”潮头,陆续推出了许多精彩的作文教学课例。这些课例针对不同的作文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作文学习规律进行设计,教学模式科学高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活动熏陶式

所谓“活动熏陶式”,是指组织高品位的专题作文训练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沟通听说读写,给学生提供创造性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作文知识、能力的浸润和提升。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老师执教的《照片记录中国之痛》一课。

该节作文课以“发帖”“回帖”这一活动形式贯穿始终。韩老师巧借课件,虚拟设置了一个“照片记录中国之痛”主题论坛,精选了数幅纪实照片:修筑青藏铁路的工人、抗洪救灾的战士、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老奶奶、遇难矿工安全帽上的遗言……然后,请学生到讲台前,逐一点击电脑中的这些照片,阅读照片下的说明文字后进行“发帖”,再多角度畅谈自己对照片中的人、事、物的感受、体验和反思,进行“回帖”。

虽然教者没有明示作文教学的目标指向,但是,通过整堂课的活动过程,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隐性的作文熏陶“元素”。

首先,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热点。这些纪实照片分别涉及当代中国交通建设、防震减灾、煤矿安全等热点问题,点击、解读这些照片,无疑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闻窗外事”。

其次,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感悟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每幅照片出现后的“回帖”部分。例如,面对“抗洪救灾的战士”这张照片,在韩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围绕“抗洪救灾”这一话题,分别从“战士的牺牲精神”“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防洪堤工程质量”等角度做了阐述。

再次,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老奶奶”这张照片,韩老师引导学生对老奶奶说心里话。一名女学生说自己想起了在乡下的奶奶,韩老师随即递过去自己的手机,让她现场给奶奶打电话,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问候。这一“生成”场景彰显了一个“真”字,非常动人。

“活动熏陶式”作文教学模式,关键在“活动”二字,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精心设计“有意思”、高品位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二是活动的实施必须科学合理,遵循作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三是要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获得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训练,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作文能力。

二、读写结合式

“读写结合式”是一种“从文(范文)中来,到文(习作)中去”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者提供精选的文本材料,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后,发现并提炼出相关作文技法,再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执教的《“游记”的几种基本构思技巧》一课。

课前,余老师提供了《颐和园》《观潮》《山海关》《三亚落日》四篇阅读材料让学生研读,并完成思考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课上,余老师和学生一起进一步逐篇研读,引导学生读一篇游记就要发现一种写作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游记写作的32字技法:“游踪明晰,移步换景;定点观察,情境变化;略有游踪,先实后虚;暗示游踪,专写一景。”然后,余老师提供了第五篇材料――《长城》一文的开头,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续写。此模式读写结合,大致遵循了“在阅读中感悟――在提炼中得法――在训练中提高”的程序,体现了“学用一体”的理念,成效显著。

运用“读写结合式”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在三个环节“做足文章”。首先,精选文本。“阅读鉴赏”环节,提供给学生的例文必须契合作文训练点,具备典型性和示范性。其次,开掘技法。“提炼归纳”环节,教者要做一个“先行者”,对隐藏在例文中的写作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要科学归纳,大胆命名,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闪光的东西”。最后,学以致用。“迁移运用”环节,必须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写作训练,而训练的终极目的,则在于对所学技法的消化和运用。

三、玩转课文式

所谓“玩转课文式”,是指巧用课文资源,进行作文导引和训练。请看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放飞想象》一课。该节作文课,胡老师从课文《社戏》出发,设计了以下6道作文情境训练题:

(1)早上,我和平桥村一起从睡梦中醒来,出门一看,平桥村的早晨真美呀――

(2)今天是社戏开演的日子,早上起来,我就一直在房间和堂屋之间踱来踱去,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船,我躲在房里――

(3)这天下午,双喜和阿发来邀我去钓虾,我高兴地随他们出了门。现在,我给你们讲讲这次钓虾的故事吧。

(4)我与小朋友们去看戏了,我母亲在家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是我从小舅那儿听来的故事――

(5)听说,傍晚时分,六一公公提着一包东西到我家来了,他与我的外祖母、母亲还发生了很有趣的事哩。想听听吗?

(6)暑期过后,我回到了鲁镇。冬天的一个下午,饭桌上放了一碗罗汉豆,我感觉――

这6道训练题的设计,别具匠心。通过对课文《社戏》的“再造”,分别训练学生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故事讲述、情节安排以及情感表达等能力。胡老师先让学生分组抽题卡,当堂独立或合作写作。写好后,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穿插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指导。

这堂课,学生在“玩转课文”的过程中,展开创造性思维,写出了既与课文有关又不同于课文的新片段(篇章)。整节课既“有实效”――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写作的导与练,又“有意思”――情趣盎然,让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快乐。

“玩转课文式”是基于课文资源展开的教学,该模式不是对课文的简单借鉴,而是一种高层次的“再加工”。运用该模式,精心选择理想课文是前提,而开掘其中“可玩”的点,巧妙设计情境训练题则是关键。在导与练的过程中,必须恪守四个“不要”:不要脱离原文,不要违背原文,不要拘泥原文,不要重复原文。(胡明道语)

四、多元共生式

所谓“多元共生式”,是指通过师生之间写作体验、写作经验和写作过程的相互激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优化学生的写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用“感激”唤醒“感动”》一课。

学生面对这一题目,往往会因为觉得生活中缺少“感动”而写不好。黄老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遭遇的一件事:“飞机上,我放下小桌板看书,前排睡着的女孩将长发甩在椅背后。飞机遇到气流,我想收起小桌板以调整座椅靠背,可前排女孩没醒。因为之前遭遇过类似的尴尬,我心有余悸。短暂犹豫之后,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女孩的头发捋开,轻轻推上小桌板。做完这一切,女孩似乎没觉察到,依然睡得很甜。”故事叙述完之后,黄老师让学生帮助他确定这篇文章的主题。学生积极参与,兴致盎然。就在学生思维停滞不前时,黄老师谈了自己的想法:“感激,并不一定是针对我们在为难之时别人伸出了援手,也不一定是针对我们遭遇重大困难时别人给予了帮助;感动,不一定要有催人泪下的场景,不一定要有感人肺腑的故事……只要我们心存感激,生活中永远有值得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展开“再度写作”,作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运用“多元共生式”作文教学模式,对两个方面要求较高。一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应懂得写作规律,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二是对“种子”的要求。共生作文强调“教师带着作文的种子进课堂”,这里所说的“种子”,可以是学生的习作,也可以是教师的经历、体验、作品,乃至教师本身。“种子”要精选,要具有生发功能,如此,才能有效形成“共生”。

【参考文献】

[1]贾厚明.看似寻常最奇崛――余映潮《“游记”的几种基本构思技巧》公开课品鉴[J].语文教学通讯,2010(12B).

[2]胡明道.放飞想象[J].语文教学通讯,2007(7-8B).

[3]黄厚江.享受语文课堂――黄厚江本色语文教学典型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中学)

上一篇:寻找文本教学的突破口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呼唤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