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2 06:22:12

国际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 通过对国际碳排放配额及交易价格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评述,表明碳排放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交易价格的波动性三个方面是当前国际社会减少碳排放的热点问题,而价格问题则是碳排放交易机制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碳排放市场体系的关键指标。我国在构建区域碳排放市场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防范价格风险;合理选择试点城市和试点行业;加强对试点行业的价格规制。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交易价格;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F740.3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碳排放交易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有效实现全球减排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建立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全球二氧化碳的平均减排成本,传导减排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首次明确提出了碳减排目标,为了在2020年之前实现这些目标,我国必须加快推进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建立。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得比较成熟,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多个碳交易平台,2010年全球碳排放权交易成交额同比增加了5%,达到930亿欧元。尽管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但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积极行动,“十二五”《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在政策上已经比较明确。而价格是市场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核定成本、调剂需求的最基本但又至关重要的指标。因此,本文从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交易价格的波动性三个主要方面对国际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做一个文献研究,然后结合价格热点问题提出了我国构建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几点建议。

二、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因素研究是碳排放交易价格的重要基础。已有文献主要研究市场机制、能源价格与天气、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三个方面对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影响。

1.市场机制

Ellerman和Buchner(2008)研究了欧盟碳排放市场价格暴跌的可能原因,认为是市场参与者高估了企业的碳排放水平,低估了实际间排量导致的。对此问题,Florian Jaehn和Peter Letmathe(2010)也利用博弈理论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价格暴跌是市场势力、信息不对称及价格的相互依赖导致的,欧盟市场机制禁止跨期存储(banking)和借用(borrowing)也是重要影响因素;Zhen-Hua Fengetal.(2011)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交易价格的波动性发现,碳排放价格的历史信息并不完全反应在当前价格上,不是一个随机游走;碳排放价格具有短期记忆性;碳排放价格受碳排放市场的内部机制和异质性环境影响。

2.能源价格与天气

Reilly和Paltsev(2007)提出是天然气价格过高、水力和核能发电的稀缺、市场参与者准备不足导致了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剧烈波动。Bunn和Fezzi(2009)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电价,天然气价格和碳价的相互关系,得到了碳价传递到电价的动态路径,以及碳价和电价对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反应。Marius-Cristian Frunzaetal.(2010)也认为具有历史依赖模式的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以及股权指标是碳排放价格的主要驱动因素。Christiansenetal.(2005),Mansanet-Batalleretal.(2007),Alberolaetal.(2008) and Hintermann(2010)的研究都认为碳价受到气候骤变的影响,包括不可预测的温度、暴雨和狂风等。Alberolaetal.(2008)认为极端温度事件对碳价的影响在统计上是十分显著的。

3.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

Florian Jaehn和Peter Letmathe(2010)也分析了交易价格的异常波动,他们认为可能的原因除了市场因素外,信息不对称、基本物品价格和碳排放配额价格的相互依赖性是主要诱因。Marc Gronwaldetal.(2010)认为市场基本面并不足以解释碳排放价格的变动,碳排放配额的期货价格是碳排放配额价格的格兰杰成因,市场基本面和投机行为一起影响了碳排放价格。洪涓,陈静(2009)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价格函数模型,从国际需求、国内供给、国内限价政策以及国际市场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黄平,王宇露(2010)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议价能力理论,分析我国CDM项目中碳排放权价格偏低的现象,认为交易成本和供需市场买卖双方的议价能力是影响CDM项目中碳排放权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我国CDM碳排放权交易的价值网对碳排放权价格的影响。黄明皓,李永宁,肖翔(2010)利用CER市场和EUA市场的SVAR模型显示CER市场和EUA市场具有明显的动态联系,短期内CER市场和EUA市场的现货和期货价格间存在相互影响,但长期而言,CER市场和EUA市场具有动态稳定性,CER期货市场对EUA现货市场和EUA期货市场的影响持续性较强。张跃军,魏一鸣(2010)引入均值回归理论、GED-GARCH模型和VaR方法考察EUETS碳期货市场后也发现,交易价格、收益、市场波动以及市场风险的变化均不服从均值回归过程。

三、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研究

Benz和Klar(2008)采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PT模型和IS模型对欧洲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分析。George Daskalakisetal.(2009)发现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接近于带跳的几何布朗运动,并且不具备稳定性。Benz和Truck(2009)认为政权转换模型(regime-switching model)可以较好的解释欧盟市场的场外交易一年中CO2的现货价格的形成。William Blythetal.(2009)认为碳市场价格的形成是政策目标,动态技术成本和市场规则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AmélieCharles,Olivier Darné, Jessica Fouilloux(2011)利用BlueNext, EEX, NordPool三大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碳排放配额现货价格数据,Blue Next,EEX市场中第二阶段的期货价格数据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弱有效性,结果表明,除了2006年4月到10月这段时间外,第一阶段三大市场中现货价格是可以预测的,存在着通过投机获取超额收益的可能性,而第二阶段的现货和期货价格数据未能拒绝鞅差假说从而无法预测价格变化。

四、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波动性的相关研究

1.碳排放交易价格波动对能源部门的影响

交易价格对能源部门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对电力企业。M. Karaetal.(2008)的研究发现北欧地区电力市场的年平均电力价格会随着欧盟碳排放价格的增长而提高。Abeygunawardanaetal.(2009)的分析提出,碳排放价格会改变意大利电力企业短期边际成本从而引起电价上涨,进而影响发电企业的利润--在完全竞争情形下企业利润增加,寡头垄断时企业利润先降低后增加。Eleanor Denny和MarkO’Malley(2009)认为碳排放价格明显增加了电力企业的循环成本,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额外的成本超过了减少排放带来的收益。NingWuetal.(2012)研究了未来碳价对中国发电企业碳捕集与封存(CCS)投资的影响,认为均衡碳价达到61美元/吨时可以对粉煤发电企业的CCS投资,达到72美元/吨时可以投资联合循环发电企业的CCS。Pekka Laurietal.(2012)提出当碳价超过20欧元/吨二氧化碳时可以增加木材为主的发电,在20到50欧元之间时木质发电依然是主要手段,高于50欧元时木质发电将会对林业用材产生冲击。

2.碳排放交易价格波动对非能源部门的影响

基于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历史数据,Converyetal.(2008)实证分析了碳排放价格变动对水泥、炼油、钢铁和铝制品行业的短期竞争力(包括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很小。J. A. Lennoxetal.(2008)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碳排放价格对新西兰食品和纤维制品部门成本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价格是25美元每吨时,排放成本的影响很小,但2013年以后农业排放的成本将主要影响牛羊和乳制品行业。杨超,李国良和门明(2011)采用SWARCH模型直接度量欧洲气候交易所公布的CERs期货碳价波动对我国CDM项目发展的影响,认为相关部门应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风险变动趋势纳入参考范畴,评估碳价走趋,形成较为完备的风险识别机制与风险预警机制,为适时调整碳项目批准量提供直观依据。Yujie Luetal.(2012)研究了碳价对美国建筑业的影响,22.3美元的碳价有利于美国建筑企业实现减排17%的目标,但该价格中54%的成本将会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3.碳排放交易价格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LuisM.Abadie和JoséM.Chamorro(2008)发现目前的碳排放配额价格不足以激励企业迅速采取碳捕获和存储技术,当碳价接近于55欧元每吨时企业才会立即改造,他们认为碳排放配额价格波动较大是导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临界价格提高的主要因素。M.Karaetal.(2008)研究了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对北欧地区电力市场的影响,他发现年平均电力价格会随着碳排放价格的增长而提高。基于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历史数据,Converyetal.(2008)实证分析了碳排放价格变动对水泥、炼油、钢铁和铝制品行业的短期竞争力(包括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很小。Joachim Schleichetal.(2009)研究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对能源效率的激励作用,提出较高的碳价会对需求层面的能源效率产生较强的激励。Eleanor Denny和MarkO’Malley(2009)认为碳排放价格明显增加了电力企业的循环成本,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额外的成本超过了减少排放带来的收益。Betz和Gunnthorsdottir(2009)认为如果配额的市场价格不确定,那么卖方就会在减排技术上投资不足并且减少配额的出让。Fatemeh Nazifi和George Milunovich(2010)的研究提出由于欧盟碳排放价格产生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受管制、不受管制)相互抵消,因此碳价与能源价格之间不存在长期联系。Claudia Kettneretal.(2010)提出欧盟碳排放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很多,未来还会出现新的影响因素,这将不利于吸引投资,因此从政治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下一阶段保持碳排放配额价格的稳定很重要。

五、构建我国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示

2012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深圳、重庆等7个城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结合上述交易价格热点问题,我国在构建区域碳排放市场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充分考虑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防范价格风险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行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碳排放配额分配采取统一模式的难度较大,也不合理。因此,在初始阶段一级市场的分配主要还是免费分配,在二级市场中应考虑企业减排成本、能源价格、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等对价格的影响,例如设定价格下限,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对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过,从容刚和魏一鸣(2010)就我国的电力行业建议采取基于产出的分配方式更有利,因为基于历史排放的分配方式会导致较高的电价和碳排放价格。

2.合理选择试点城市和试点行业

考虑到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少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可以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开始碳排放配额交易,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2010年透露,中国将在5年内在部分行业和地区试点推出碳排放配额交易。试点城市应选择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经济发达省份,这些省份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稳定的水平,碳交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试点行业应选取碳排放量比较大配额需求度较高的行业,根据国际经验一般选择电力电网行业。

3.加强对试点行业的价格规制

区域碳排放交易机制对我国能源部门的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是火电行业。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上网电价全国平均上调2分5,同时对煤价暂时限制,尽管此次调价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有限(林伯强),但火力发电主要采用碳排放密集度较高的煤炭,行业的迁移成本,特别是沉没成本高,对该行业试点碳排放交易不可避免的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边际成本。发挥政府的价格管制功能,可以有效减缓电力价格上涨带来的链式反应对下游企业和居民的冲击。

[参 考 文 献]

[1]Reilly,Paltsev. Global economic effects of changes in crops, pasture, and forests due to changing climate, carbon dioxide, and ozone[J]. Energy Policy,2007,35(11):5370-5383

[2]Florian Jaehn, Peter Letmathe. The emissions trading paradox[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 2010(202):248-254

[3]Zhen-Hua Feng, Le-Le Zou, Yi-Ming Wei. Carbon price volatility: Evidence from EU ETS[J]. Applied Energy,2011(88): 590-598

[4]Emilie Alberola, Julien Chevallier, Beno?t Chèze. Price drivers and structural breaks in European carbon prices 2005-2007[J]. Energy Policy ,2008(36): 787-797

[5]Christoph Bohringer, Knut Einar Rosendahl.Strategic partitioning of emission allowances under the EU Emission Trading Scheme[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9(31):182-197

[6]Ulrich Oberndorfer. EU Emission Allowances and the stock market: Evidence from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68): 1116 - 1126

[7]Emilie Alberola, Julien Chevallier, Beno?t Chèze. Emissions Compliances and Carbon Prices under the EU ETS: A Country Speci?c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ector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9(31): 446-462

[8]Don Bredin , Cal Muckley. An emerging equilibrium in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J]. Energy Economics ,33 (2011) :353-362

[9]Maria Mansanet-Bataller et al.. EUA and sCER phase II price drivers: Unveiling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EUA-sCER spread[J]. Energy Policy, 39 (2011): 1056-1069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下一篇:语文课堂渗透古诗词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