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时间:2022-10-23 02:46:19

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的告状行为在一日生活中很常见,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每天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每人每天告状次数达5次之多,令老师应接不暇,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人们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孩子的告状行为表面上看是一件小事,其实是幼儿各方面情感不断发展的表现,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到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对幼儿的性格、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就要求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告状的简析

幼儿的告状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那么幼儿告状有哪些类型?他们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资料与实际的下园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点:

1、求赏型告状

案例:,如“老师,某某不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坐的很好,我没有说话”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能够给予自己肯定与表扬。

简析:即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但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产生这种告状多半是在幼儿园中没有得到关注,所以特别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肯定的评价,通常为了满足表现欲望不分场合。

2、辩解性告状

案例:如“幼儿甲每次玩玩具时,总是为抢东西而打架,一次;玩积木,她面前已经有许多积木了,却把别人的积木抢过来占为己有,当那个孩子哭着向他要时,他一拳把人打倒在地,看见老师来走过来,他却告状说‘她抢我积木’。这是怕老师责怪自己而进行辩解的告状。

简析: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多数幼儿会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情又害怕老师的责怪。

3、检举性告状

案例:如“某某有在打人了”“某某玩好玩具没有收拾”“老师,有小朋友把卫生间的门堵上了”。

简析:即检举他人,幼儿告状就是想通过老师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理,并希望老师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表扬和肯定,这种心理而告状的幼儿在幼儿园中非常常见。幼儿年龄小,此时对事物的认识、判断能力较低,所以想通过老师来解决一些他们认为不对的事情。

4、维护规则类告状

案例: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玩具玩了”“老师某某插队”等等,以通过老师来制止同伴的不良行为。

简析:维护规则类告状是幼儿发生频率最高的告状行为,即当幼儿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和老师提出的要求规范或自己认同的价值规范发生改变时,告状行为也就随之产生。幼儿认为老师制定的规则是每位小朋友都应该遵守的,孩子只要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马上就会大呼小叫,他们甚至眼睛都来不及看一下老师就开始告状了。

二、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以上对幼儿告状进行了简析,这些告状现象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都很常见,幼儿告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应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幼儿的告状,孩子们很在意老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门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在幼儿的眼里,老师是最受崇拜的、是最可信赖的,只有老师才是最公正的法官。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呢?

1、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斥欢迎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可以先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只要教师能重视幼儿告状,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的弄清告状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以下列举个别类型进行分析:

(1)、检举类告状的幼儿,他们以揭发检举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其目的就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幼儿,可以这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

(2)、求赏类告状,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因为幼儿告状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宜鼓励。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4)、保护弱者类告状行为,这是幼儿道德意识发展的表现,教师应视之为一种可喜的想象,并应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然后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共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

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到了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4、通过同伴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幼儿的告状一部分是由不能很好的分享同一件物品而产生的。培养幼儿懂得分享,必定会减少告状次数,教师要尽量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和启发幼儿参与活动时互相交流、协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分享,让同伴直接用商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要重视幼儿的告状,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不难发现,爱告状的孩子总不乏可爱之处,(如:关心他人、有一定的正义感等)。不管幼儿因什么原因而告状,教师有要以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应付,在了解情况后,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为孩子日后成为“社会的人”和“健康的人”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上一篇: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 下一篇:基于能力的多元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