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渗透检测的可靠性

时间:2022-10-22 05:33:37

浅谈渗透检测的可靠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渗透检测方法和渗透检测工艺的探讨,对渗透检测的可靠性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认为必须合理选择渗透检测方法和渗透检测工艺,加强渗透检测人员的管理,进行渗透检测的正确操作,才能提高渗透检测的可靠性。

关键词:渗透检测 方法 工艺 可靠性

一、渗透检测的机理

渗透检测中所遇到的工件表面开口缺陷是多种多样的,从缺陷的形状不同来分:有孔状、条状;有贯穿型和非贯穿型。而我们所遇到的大都是非贯穿型;从缺陷的位置不同来分:随机分布在工件的上方、下方和侧面。我们设定被检工件无任何污染,渗透剂在上述缺陷中的情形又会如何?以下将通过对下列几种情形的试验对其渗透检测的机理加以探讨。

1,贯穿型缺陷中情形

(1)竖直贯穿型缺陷下方渗透的情形

在竖直贯穿型缺陷下方喷涂渗透剂或把被检工件下方浸入渗透剂中,其渗透机理主要是由毛细管现象的作用,这时渗透剂的“爬”形高度H由下列公式决定:

H=2.a.cosθ /p.g.r

式中:a—渗透液表面张力系数

θ—液面与缺陷壁夹角

p—渗透液比重

g—重力加速度

r—孔状缺陷半径

(2)竖直贯穿型缺陷上方渗透的情形

在竖直贯穿型缺陷上方喷涂渗透剂时,缺陷中的液面受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受到一个向下的合力,而液面无法保持平衡,直到渗透液从下面开口处流出。

(3)横向贯穿型缺陷中的渗透情形

在具有横向贯穿型缺陷工件侧面喷涂渗透液时,此时由于缺陷中渗透液面的表面张力的作用,液面同样无法保持平衡,能够从工件的一侧渗透到另一侧。

2,非贯穿型缺陷中情形

1)理想型孔状和条孔状缺陷朝上的渗透情形

渗透时,当渗透液封闭住了孔状和条孔状缺陷,在渗透液的压力作用下,孔内的空气体积由V1变成为V2,渗透液的高度由H1变成为H2,当压力达到平衡时,孔中的渗透液面最终变成凹型,此时孔中的空气压强为P2,凹型渗透液面处的压强为P3

2)理想型孔状和条孔状缺陷朝下的渗透情形

当在工件底面或底部渗透检测时,渗透液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面呈凹型,外加压强将孔内空气压缩,液面上什高度为H,而空内空气压强越来越大,渗透速度也会越来越慢,直至达到一定平衡而停止。

3)理想型孔状和条孔状缺陷位于工件侧面的渗透情形

此种情形渗透时,渗透液的重力不起作用,渗透液面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向孔内渗透,此时孔内空气开始压缩,而随着孔内空气的压强增大,渗透速度减慢,当液面处于平衡状态时,液面成凹型形态。

以上讨论的只是理想状态下孔状和条孔缺陷的几种渗透情形,但是实际情况下,被检工件表面开口缺陷是多种多样的。零部件不同,制造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缺陷类型也将不同,而缺陷的尺寸更不相同。不同的缺陷类型,不同的缺陷尺寸,必将导致选用不同的渗透检测方法及工艺。

二、渗透检测方法的选择

1.渗透检测时机的选择

1.1 一般应在喷漆、镀层、涂层、阳极化、氧化或喷丸、研磨前进行渗透检测。

1.2 一般安排在去除表面积炭层及漆层后、腐蚀检验后、热处理后、磨消、焊接、矫直、机加工后进行渗透检测。

2. 渗透检测剂的选择

1.1 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渗透检测剂不得交叉使用,同一检测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

1.2 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检测剂中氯、氟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1.3 镍基合金材料:检测剂中硫元素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1.4 当用于橡胶及塑料制品渗透检测时,要注意渗透检测剂与这些橡胶及塑料制品的相容性。

3. 渗透检测方法的选择

1.1 表面光洁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应选用后乳化型着色法或荧光法检测。

1.2 表面粗糙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应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检测。

1.3 工作场所无电源、无水源时,应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检测。

1.4 批量性大的工件检测时,应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检测。

1.5 大工件局部检测时,应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或荧光法检测。

1.6 当被检测工件是有裂纹倾向的高强钢、易产生疲劳裂纹或应力腐蚀裂纹的在用承压设备内壁渗透检测时,应选用荧光法。

三、渗透检测工艺顺序的选择

一、工件表面准备:

焊缝用酸洗或砂轮打磨,检测范围应向外扩展25mm。

清洁的重要部件,用有机溶剂浸泡后的布檫除。

存在污染的,酸洗或用不锈钢丝刷刷除,清洗范围为检测区域两侧各25 mm。

二、预清洗、干燥:用清洗剂将受检工件表面檫洗干净,可以自然干燥或热风干燥,热风干燥时,被检工件表面温度不得大于50℃。

三、渗透:

1)喷涂施加渗透检测剂时,必须使被检工件表面全部覆盖渗透检测剂,而且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一直保持湿润状态,渗透时间不少于10min。

2)对于非标准温度下的渗透检测,渗透时间应通过试验来其确定,试验时应将试块和渗透检测剂一起置于冰箱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3)当被检工件面积较大时,应分段分区进行渗透,以确定渗透时间。

渗透检测剂的施加方法有:喷、刷、浇、浸。

浸涂时,滴落时间应包含在渗透时间内,且不少于5min。

四、溶剂去除

1.先用不脱毛的布或纸檫拭大部分多余的渗透剂后,再用喷有去除剂的布或纸檫拭,檫拭时应按一个方向进行,不得来回往复檫拭。

2.后乳化型渗透水洗时,水温在10~40℃、水压

3.不得过洗。

4.溶剂去除不允许冲洗。

五、干燥

1)溶剂去除型干燥:自然干燥,时间5~10分钟。

2)水洗型、后乳化型干燥:热风吹干,且被检工件表面温度

3)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干燥时间可适当缩短。

六、显像

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不得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施加,严禁在被检工件表面倾倒湿式显像剂,以免冲洗掉已渗透到缺陷内部的渗透检测剂。

七、观察

显像剂施加后7~60分钟内进行观察。

着色法:被检工件表面的光照度应大于1000LX。

荧光法:被检工件表面黑光灯照度应大于等于1000μw/cm2,且暗室白光照度不大于20 LX。

可用2~10倍放大镜观察。

八、记录

采用照相法、录像法和可剥落性塑料薄膜等方式,同时应用草图记录缺陷。

复验

应将被检工件表面彻底清洗,从工件表面准备开始,重复上述一~八的整个过程。

四、渗透检测操作的正确性

1,渗透检测实际操作过程中,渗透检测剂材料和被件工件都应处于10~40℃之间。如果不能满足温度极限,则应在准备实施的温度条件下,通过A型对比试块试验来确定所需要的渗透时间。

2,渗透检测工艺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被检工件表面是否存在污染物和残留物,因此,被件工件表面清理尤为重要。

3,被检工件表面多余渗透液的去除特别关键,严禁出现过度去除现象。

4 ,被检工件表面干燥宜采用热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不宜超过50℃,干燥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

5,显像剂一般使用喷涂法施加溶剂悬浮湿式显像剂,不应使用浸涂法或浇涂法施加。

6,每周应用镀铬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检测前、检测过程中或检测结束认为必要时应随时检验。

结束语

因此,为了提高渗透检测的可靠性,必须合理选择渗透检测剂、合理选择渗透检测方法,合理选择渗透检测工艺,合理选择使用标准试块,使用可行的渗透检测方法标准,加强渗透检测人员培训和管理,进行渗透检测的正确操作,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体系。

上一篇:论血压计检定中维修情况的处理 下一篇:压力容器上使用安全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