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课的导入和收尾艺术

时间:2022-10-22 04:17:54

初中科学课的导入和收尾艺术

摘 要 初中科学教学中,巧妙地导入与收尾,犹如一篇美文的“凤头”与“豹尾”,让学生兴趣盎然,乐学不疲。

关键词 巧妙设计;艺术导入与收尾;“凤头”与“豹尾”

课堂教学的导入和收尾在45分钟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时间虽少,但有没有导入和收尾的艺术性,效果大不一样。课堂教学的导入和收尾,正如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好文章的开头如“凤头”,结尾如“豹尾”。好的课堂教学的导入和收尾同样讲究。讲究一堂课的艺术导入和收尾,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品位的重要一环。

一、课堂教学的导入

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更需要艺术。引课引得好,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后面传授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此,引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最佳的导入方法。

1.温故知新导入

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导入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

如讲《大气压强》这一节时,可这样导入: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会对容器底产生压强,同时由于具有流动性,使得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空气呢?(众所周知,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做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最底层。)这里我想请问:空气有无重力?

2.故事笑话导入

针对学生爱听有趣故事的心理特点,适当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等导入新课,也是一种喜闻乐见、很受学生喜欢的形式。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心境中听故事、学课文。

如上《水的浮力》这一节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慈禧太后听说侵略军用钢铁造的军舰在大沽口向我国挑衅时,她不相信,哈哈大笑说:“钢铁比水重,用它造船能浮在水面上吗?”当专制的慈禧不得不相信钢铁造的军舰能浮在水面上时,北京已经失陷,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了。正是由于专制的慈禧不相信科学技术,加上政治上腐败吃了大亏,近百年后,祖国人民看重科学了,而且科技水平提高了,才得以洗刷国耻,扬我国威。 那么钢铁造的军舰究竟能否浮于水面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水的浮力》中寻找答案。

3.生活置悬导入

根据学生爱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依据授课内容,抓住关键,通过生活现象巧妙设置疑问,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 一下子难解决的问题,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其注意力,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讲观察和实验时,可从“在一天之内,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是基本不变的,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早晚的太阳比较大,而中午的太阳比较小呢?这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当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你们知道吗?”来导入。在讲物态变化时,利用“下雪不冷,化雪冷”、“冬天,窗玻璃上为什么会出现水?而且是在窗玻璃的内表面?”、“抽油烟机上为什么沾满了液态的油?”、“夏天,狗为什么会伸长舌头?”、“用久了的日光灯和灯泡的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等现象导入。

二、课堂教学的收尾

一堂课就要上完,离下课只有几分钟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教学的结束(又叫收尾),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与导入相对应,导入是始,收尾是终;导入是开,收尾是合。一始一终,一开一合构成科学教学的完整过程。收尾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可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能力,使之受到感染和教育,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上课有始无终,虎头蛇尾,随便应付,草率结束,就会大大削弱应有的效果。导入要做“凤头”,收尾要做“豹尾”。

1.知识梳理型收尾

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加以梳理,辨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兴趣激发型收尾

托而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尾如果能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能让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科学课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妙趣横生的。

如在教《二氧化碳性质》这节内容时,课尾:设计一则谜语,“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无毒无气味,氧化不可燃。”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内容找出谜底。将结束时,又把上则谜语的后两句改为“有毒有气味,还原又可燃。”这种别开生面的结课方法,可以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又为下一节“一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3.数字口诀型收尾

扣住关键的字词,结合相应的数字便形成了数字型收尾。例如“过滤”是初中科学中物质提纯重要操作,可小结为“一角”、“二低”、“三靠”,虽然只有六个字,却概括了整个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又如化学方程发的计算: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再如,氢气还原氧化铜: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课堂教学上的每节课不是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学上要做到承上启下,环环相扣。而要如此就必须注意科学教学上的导入和收尾的艺术性,学生才能在繁重的学习中兴趣盎然,愉快接受新知识,乐意完成科学任务,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由衷地感到:科学教学将巧妙的导入与收尾,犹如美文的“凤头”与“豹尾”,是提升教学品位的重要一环。

上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有关“鸡兔同笼”的教... 下一篇:数学变式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