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高中物理教学观

时间:2022-10-22 03:32:34

谈谈我的高中物理教学观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让人忧心的问题,那就是大部分同学都悲观地觉得自己考得不理想,考得很“砸”。这其中,有些同学是对自己要求标准较高,对成绩不满意,可以理解。也有一部分同学是真的考“砸”了。在考试总结后,大家都能找到考“砸”的原因。但是,对今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却谈的不够深入,缺少针对性。下面,就这些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就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类似的问题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总结、归纳,就能够发现。

2.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解题

现在流传的高中物理习题已经在万题以上,每年的高考试题又出现不少新题。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考查可以从许多角度、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紧紧抓住解题的根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精选少量典型题。

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深入地重点求解,真正把问题弄懂。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呢?首先要选择老师在课堂中重点讲解的典型例题,在课后要弄通,弄透。其次选择高考试题,因为高考试题概念性强,对概念、规律的考查深入、灵活,有的题立意新、情景新、设问角度新,有的题综合性强,有的题含义深刻,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第三要选择应用概念、规律性强的内容,第四要选择在解题方法、技巧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

选题之后,怎样才是真正弄懂这些精选的习题呢?这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达到,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清楚地体会到应用了概念、规律的哪那些方面的内容来分析问题、建立关系,解这道题有几条思路,应该选择哪条思路解题,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求解方程,解得的结论有什么物理意义,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如果题目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和待求的倒过来问题是否能解等等。

(2)审清题意,注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第一步如果迈不开,具体的解题就无从谈起。审题过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一字不漏的读题,还要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多方面来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并读出出题者的意图。审题过程要了解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题中给出什么;题中要求什么;题中隐含什么;题中考查什么;题目应用什么规律。

具体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考虑:

①注意审明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等已知条件,对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关键性词语要多加思考。所谓关键性词语指的是题目中提出的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等,如:恰好、完全、仅仅、临近等词语,它们往往是破解题意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题眼”,真正把握住关键词必须经过长期做题来积累经验。

②审题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物理之所以较难,不仅仅是因为物理过程复杂多变,还由于潜在条件隐蔽难寻,使人产生条件不足之感而陷入困境。在审题过程中必须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有些隐含条件隐含的不深,平时又经常见到,挖掘起来并不困难,例如题目说“光滑平面”就表示“摩擦不计”,题目说“恰好不滑出板”就表示“研究物体恰好滑倒板的边缘处且具有了和板同样的速度,即保持了相对静止”等等。还有一些隐含条件隐含的比较深,情景又比较新,挖掘起来就比较困难。当然,一开始同学们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读题后就马上尝试做题,结果受到阻碍才意识到条件欠缺,必须返回头来重新审题。所以在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挖掘隐含的条件,抓住细节,前后联系,展开联想,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一道物理题在弄清题意确定应用的物理规律和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对象进行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对问题形成鲜明的物理图象。这样才容易排除一些错误观念的干扰,找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灵活性较大、情景较新的问题,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条件或问题中的隐蔽条件。

③以物理概念、规律、方法为核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对习题的分类应从基本概念、规律上看。如从牛顿定律看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是很有用的,还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但从形式上把问题分为:斜面问题、竖直问题、水平问题等没有什么用处。

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错误不放。许多错误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有的较难的题我们一时解不出来,后来解出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这道题又不会解了,这说明这道题没有真正搞懂。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找出症结所在,对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好处。

通过一定量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还可对一些较大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如何求物理量?这在力、热、电、光、原子各部分中都会遇到,要总结出求物理量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根据定义,另一条是根据与该物理量有关的规律。正是后一条途径给我们求解物理量开辟了广阔的思路,提供了多种选择。这个问题也很值得总结。

收稿日期:2013-01-13

上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让“笨鸟”不掉队 下一篇:试论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