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导师要教的是经营生命的态度和方法

时间:2022-10-22 01:13:26

张怡筠:导师要教的是经营生命的态度和方法

张怡筠博士,心理学家。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毕业后,她负笈美国,在乔治亚理工学院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专注于EQ(情商)研究与推广,是第一位以中文写作EQ专业书籍的学者。近年来,她陆续在大陆出版了《工作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很简单》《爱情其实很简单》《爱,问张博士》等著作,成为广受职场人欢迎的畅销书。

周日晚上九点,张怡筠博士略微有些沙哑的嗓音如约从听筒另一端传来。已经上了一天情商培训课的她,除了嗓音透露出一丝疲惫外,优雅依然,传递着积极的力量。这位“轻松说道理,明确讲做法”的导师,就是用这份温暖而执著的努力,帮助了无数职场人在职场、爱情、婚姻、家庭中轻松穿行。

――导师谈导师――

导师对我说:幸亏没有更糟

最让我难忘的职场导师,或者更应该说是人生导师,是我的博导。他是美国的统计学方面的重量级教授,因为他讲课太高深了,大家经常听不懂,所以他真正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在课堂外。当我写论文遇到瓶颈、很抓狂的时候,我的导师就会说:“不急,我们先去喝杯啤酒聊聊再说!” 他在教我, 凡事应先处理心情, 再处理事情。一次他太太出了车祸,我们都很着急,打电话去问候,他却不疾不徐地说:“她撞断了一条腿,幸运的是, 还有一条腿没事” “幸亏没有更糟!”,就是他的口头禅。

这个超级乐观的博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态度,之后不管碰到什么情况,我都会想到他的那句口头禅。我后来还编了一首《乐观之歌》,歌词第一句就是“幸亏没有更糟”。

还有一位难忘的导师,是我在美国工作时的上司。这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士非常尊重每一位员工,如果员工找他谈话,他会关掉电话和电脑,全神贯注地听员工讲话,让人觉得备受尊重。我当时就想,怎么会有这么好的领导?他让我明白了沟通的秘诀,就在于“让对方感到备受尊重”。

知己知彼,方能打动导师

我最愿意提携有良好的心态的人,包括不急功近利,谦虚学习,有很好的情商和应对进退的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其实中上就可以了。理由是情商比知识、技能重要,心态比成绩、经历重要。

想邀请他人做自己的导师,最好的方式是诚恳、谦虚。第一要展现自己愿意学习的诚意;第二个要明确告诉对方,最希望从他身上学到哪些闪光点,讲得越明确,越能打动对方,也让他感觉自己能胜任导师这个角色。第三是主动提出, 你在学习后, 愿意为他分担工作, 对方就更有动力收你为徒了。

带徒弟四步曲

首先,我会做高情商职场沟通技巧的培训,告诉他们如何与别人互动才是尊敬而有礼貌的。第二,我会告诉他们怎么做事,并说明为什么应这么做,我的考量点是什么,让他们从中学到做事的方法,以后举一反三,能独立作业。第三,我很强调SOP,即作业标准流程,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标准做事的流程。第四,我常常会问他们:想一想如何可以优化你的工作、你的流程?只要他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我就会给予大大的表扬。

我会教你从生命的角度来回答职业的问题

作为导师,我最想告诉职场人的是,请试着从生命的角度来回答职业上的问题,想一想你生命的意义,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有自我实现的感觉?很多困扰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我当时是第一志愿选念心理学,旁人都不解, 而我认为,能完善自己帮助他人会让我很开心, 所以义无反顾, 多年后仍乐此不疲。所以,作为职场导师,我认为不能囿于职场之中, 最好的导师还要会分享生活意义和生命方向,教会徒弟用经营生命的态度来经营工作。

――导师谈徒弟――

徒弟与导师如何有效沟通?

徒弟与导师之间不总是和风细雨,分歧免不了,矛盾也逃不掉,那么徒弟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又该如何处理?

张怡筠博士建议,被指导的人在向导师请教时,要学会问问题,选择题的形式比问答题更好, 例如请教导师,怎么做比较妥当?答案是A, 还是B?这样导师会觉得你很用心先思考过,指导也才能更有针对性。

如果师徒之间出现了分歧,怎么办?张博士建议要区分不同情况对待。如果是双方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例如对金钱、诚信等),这样的分歧很难妥协,不妨好聚好散。而有些分歧是可以经过沟通解决的。那徒弟是无条件服从导师,还是坚持己见呢?张博士说,根据在这件事情上谁负责来决定。如果导师是这件事情的责任人的话,建议徒弟就该听话服从;但如果是徒弟自己所负责的事情、项目,那么就要有担当。在相应的位置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也是职场的要求。

在沟通中当压力、争论、冲突出现,张怡筠博士还送给大家几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无论面对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都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克服冲动、控制脾气的最好方法,是在气头上来最开始的那六七秒,去环顾四周景物,辨析事物的颜色,在心里默数,这样能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之后会大有可为。还要懂得道歉,有错为自己道歉,没错为对方的心情道歉。你会发现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

上一篇:罗茁:用你的价值打动职场导师 下一篇:白玲:选导师先练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