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教学的兴趣预设及生成 构建新课程高效学习课堂

时间:2022-10-22 11:49:19

加强语文教学的兴趣预设及生成 构建新课程高效学习课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密切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仅有教师单方面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大多学生不能参与其中,对教师的讲授没有产生共鸣,置若罔闻,进而出现小动作、打瞌睡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显而易见,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缺失了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文本的解读,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预设及实施。学生似乎是“局外人”,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加强语文教学兴趣预设,并着力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情趣,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力抓手。

如果我们周围的事物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就会熟视无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但如能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要有领先的意识、创新的思维、灵活多样的方式:

一、关心爱护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学生离开家人,心理上有一定的缺失感。教师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触到老师的温暖,从而让他们消除一切心理障碍,产生对老师的信任、依赖。这样才能建立融恰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亲近喜好效应。比如:学生有病,热心地去看望,主动联系家长,或亲自带学生去就医;学生生活上有困难,从经济上给以一定的帮助;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主动地进行公正的调解,还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等。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是师长又是朋友,你所带的课程学生才会有兴趣学。

二、设计新奇巧妙的导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进入课堂,按着陈旧不变的步子,照老一套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当然是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注意力严重下降。反之,如果上课开始,教师能设计出巧妙新颖的导语,或激情四射、或制造悬念、或提问设疑、或新奇的故事等,这将会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出探究学习的动力。如学习《最后一片叶子》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生命是珍贵的,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乔安西病情沉重,奄奄一息,窗外的最后一片叶子是她生的希冀,寒风与冷雨的摧残,没能让那片叶子飘离枝头,使她获得了战胜病魔的勇气。而为了那片叶子的不逝,一个普通的画家贝尔曼在雨夜中以全身的精力创作了最动人的画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乔安西的重生,这是多么憾人心魄的精神。下面我们来了解《最后一片叶子》讲述的动人故事,感受它体现的伟大精神。”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感染,引起了学生的高度注意力。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预先设置并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以引起学生的情趣和情感体验。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探索思想又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情绪的调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可展示图片,播放音乐、视频,用风趣幽默、富于感染力语言引入故事等,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刺激他们的情绪,使学生感同身受,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大声朗读课文,也能起到激发学生情绪,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作用。在整体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以便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这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去感知作者的表现力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到了知识,培养了情感。

四、不吝惜对学生的称赞与期待,使学生内心深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为人都有得到他人肯定、认可的期许。我们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美好的期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喜好、认可将影响到学生成绩的进步、智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要吝惜对学生的称赞,用发现的眼光,通过眼神、手式、语言肯定、称赞学生。使学生内心深处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五、大力开展大语文教学,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一门极具工具性的学科,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应用。电视中的歌词、解说词,各类药品、食品、电子产品等说明书,春联、信件,经济活动中的各类收据,一些人有趣巧妙的语言,都是语文的影子。我们常常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体会各类说明的简洁明了,用词的精准以及对联、歌词的优美、深情。特别是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读书是富于吸引力的活动,越能沉入其中,就越有吸引力,甚至会爱不释手的,再通过讲故事、发表读书感言等竞赛活动来强化它,学生读书兴趣就会产生。学生有了爱读书的习惯,特别是爱读文学书的兴趣,学好语文还会远吗?

总之,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这肯定是失败的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每次教学过程中兴趣预设及生成当作头等大事,大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更新教学手段, 始终以新面孔示人,使学生在不断新鲜有趣感的驱使下,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逐步形成稳定的语文学习兴趣,定会使新课程语文教学走上高效之路。

上一篇:PowerPoint历史课件制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 下一篇:有效指导实验设计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