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学困生转化的四种策略

时间:2022-08-25 08:39:07

所谓的“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学生。转化学困生,可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一、与学生真诚的沟通,进行感情交流

由于学困生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所以特别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平时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就需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的信心,增强“我要学好”的决心。我利用午休时间与学困生进行平等的、善意的、推心置腹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现弱点,对症下药,进而转化学困生。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大胆让学困生担当一些力所能及重任,予以充分信任,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干,积极为工作尽心尽力,改进学困生情绪,激发上进心。扩大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师平时留心,发现、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激发起他们自尊心和荣誉感,从而开始转化。

二、互帮互助,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

将班内学生按综合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让学习成绩优良、有责任心、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发挥品学兼优的学生帮、扶、带的作用,引导小组成员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激励,共同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课上或课下互教互学,互相切磋交流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障碍,互助学习,充分发挥学生间教学相长效应,达到互学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最终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强化学生勤奋点,激发乐学点,戒懒惰

分析学情做为铺垫,降低坡度,设置台阶,架桥铺路,积极引渡。首先,分层次要求学生,对学习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学困生心理挫伤,激励心智,不断加压,求得上进。在不断的激励与鼓舞中,努力进取,不断进步。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发表各种意见可刺激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因此,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乐学的情趣。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惰。在帮助学困生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要持之以恒,莫松弛,防止学困生学习的不良心理出现反复。

四、学校、社会和家长三者合力,共促学困生转化

多对一些学困生进行家访,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因为家庭因素造成的学困生,应及时纠正家长的教育方式及方法,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加强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之间的监管、监督,整顿学生迷恋游戏的不良风气,努力在学生之间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经过一年来努力,班里学困生的转化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学生厌学的少了,爱学习的多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班级学困生的人数大量减少,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心态也健康了很多,他们在这一方沃土上健康地成长着。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新港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下一篇:浅谈展示教育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