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浅吟低唱

时间:2022-10-22 10:39:46

论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浅吟低唱

历代教育者大都偏爱在教学中“浅吟低唱”,如南宋朱熹认为“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教学中的浅吟低唱”说得通俗点,就是反复诵读,这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明确诵读重要性

要想通过诵读取得良好的古诗文教学效果,师生必须要明确诵读的重要性,端正诵读的态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无论是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还是唐宋家散文、元曲,都因为语言凝炼,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而脍炙人口。特别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更是“不着一字,尽显风流”。但面对这样的美文,仍会有一部分教师觉得平时的教学进度比较紧,没有那么多课堂时间用在诵读上,课堂应该是用来讲解文意的。有些学生也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从而不愿全身心地参与到诵读中来。往往是语文教师满怀期待让学生朗读,而学生大都神态扭捏,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经过多次激励鼓舞之后,仍是不能够大胆诵读。这样反复多次之后,教师失去了组织诵读的激情,学生更是对诵读提不起兴趣。

其实正如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唯有以声情并茂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演绎作品,才能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才有可能领会文章的神韵,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才会有“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的效果。

二、认真指导学生诵读

在平时的古文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环节安排不同形式的朗读。

(一)预习阶段

在预习阶段应要求学生将文章中难读准的字词标明注音,然后以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读全文。接着让学生尝试揣摩古诗文的情感基调,并试着用独特的声音来演绎古诗文。这是个预习过程,学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也可以和同学结成小组,相互诵读,或者是几人分部分朗读。如《望月怀远》这样的短诗,更适合个人诵读,小组其他成员点评。而《春江花月夜》则适合几人分部分诵读,通过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声音特色分部分朗读,会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其中,激发诵读的激情。

(二)课堂讲解阶段

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采取诵读方式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记不能为了读而读,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环节相匹配的诵读环节,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1.初步感知,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提问古诗文的感情基调,学生回答并试着朗读。在这个阶段,教师不必对学生的朗读有太多的苛求,毕竟还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学生不可能完全领悟文章内涵,因此,还不能生动诵读古诗文。在这个阶段学生只需要读准文章中的字词,同时能够说出全文的感情基调,用较慢的语速朗读便可以了。

2.深入探究文本,加强文本理解

在这个阶段可以请全班学生齐读要讲解的部分。如在讲解《扬州慢》时,提问“本词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时,就请全班齐读这首词的上阕部分,加深对上阕的印象。又如提问“从全词看,哪些词句能体现‘空城’”时,就请全班学生齐读全文,加深学生对全文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虽然较多的采用集体诵读的方式来展开对文章的学习,但在学生齐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的诵读贴合文本本身的情感,不能随意地读。

在古诗文讲解阶段,除了齐读之外,也可以结合所讲解内容请学生朗读其中的某一部分。例如在讲解《燕歌行》时,由于整首诗结构明确,因此可以在讲解完每一部分时,根据这一部分所体现的情感,请不同的学生朗读不同部分。

3.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古诗文所讲的内容,因此对学生的朗读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诵读中去,尽量做到与作者的情感相契合,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来对文本进行合理的再创造。

一开始,学生也许不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所领悟到的内容,教师要在这个时候及时进行引导。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感染学生。我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尽量引导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想其神态,仿其语气,品其心态,做到和作者进行情感交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适当配上一些合适的音乐,增强感染力。

如果教师觉得所教文本,自己诵读起来不能达到很好的示范效果,可以选择播放诵读录音来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古诗文大都可以配乐吟唱,教师如果有这方面的专长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导学生试着吟唱诗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现代人改编成《月满西楼》,歌曲优美动人,而且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情感。因此让学生唱一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后复习阶段

在课后巩固阶段,教师不能放松对学生诵读的要求,一定要学生及时地背熟或者吟唱出所学的古诗文。这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是对中华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兴趣,是指良好的情绪,人们对生活中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心理学称为“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教师应对学生的诵读给予及时的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学生的努力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要富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进步,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用合适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开展诵读比赛。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竞赛,也可组织班级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增强诵读的兴趣。

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对于这样一类文本的教学,需要每位教师用心思考,加倍努力,继续探索出一些更为实际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215600)

上一篇:小米粒的心愿 下一篇:西安小吃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