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2 09:59:49

浅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又要兼顾现阶段学生的水平。实验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效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案例式”实验教学

一、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课程的学会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实验是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环节占整个教学环节的50%,实验环节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成败。近年,高职院校的新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现象,在上机做实验时很多学生乐于打游戏而懒于做实验。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如何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水平,成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实验内容的设置

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并有所突破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也随之迅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不一定非要使用最新的操作系统不可,但一定要跟上或反映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流,使培养的学生不至于离实际太远。另外,实验教学内容必须在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体现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和这门课程的技能性。

2.实施模块化实验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按知识单元分模块设置实验内容,有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应用等,同时增加可选模块入门操作(如开机、关机等)和指法训练,这一模块作为入校前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入门实验,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

教师要认真编写《上机实验指导书》,精选典型实验,每个模块的内容设置都要有层次性,既要具有可操作性,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单个模块内容实验可穿插在每个模块中进行,每个模块结束后再安排一个模块综合实验,放在每个模块最后进行,以巩固所学内容。多个模块相关内容的综合实验可以安排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进行。

设置综合实验,教师可以仅给出题目要求,必要时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所需的方法,独立收集所需的素材;也可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作品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所体现的效果来设计自己的作品。这样的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3.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网站建设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园网络资源,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网站建设。第一,将《上机实验指导书》放在网站上,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参考。第二,让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学习的精神,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公布在网站上,便于所有学生欣赏、观摩。第三,在网站上建立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也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第四,建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试题库和在线练习、在线测试系统。另外,学生利用这个网站获取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练习计算机操作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三、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化

1.分层次实验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时层次参差不齐,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时水平差异也较为明显。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感到抽象难学,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成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成绩差的学生有信心赶上来,教师就应分层次教学。在上机实习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难度深浅不一的题目,每次实验在机房先花费10分钟时间讲解实验内容,让学生针对问题操作,学生把题目做完了,本节内容也就掌握了,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上机时的盲目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加鼓励、个别指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做完相关题目后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教师此时要引导他们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去指导基础稍差的学生,这样既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巩固操作,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2.采用“案例式”实验教学

依据计算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综合性课题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要难度适中,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和启发性,三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运用的例子,把相关的各部分内容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做一个具体的示例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讲,比分开讲每一个工具的使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分组实验教学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实验学习小组,组员构成既要兼顾到情趣相同,又要考虑到不同基础学生的合理分配,这种组织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开展互帮互助的协作化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各得其所。教学过程由过去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主转换为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4.开展课外辅导和专题讲座

由于近年高职院校所招新生大多自学能力欠佳,为帮助他们迅速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查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网站的测试结构和学生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课外辅导,举办专题讲座,这样既可以避免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太多基础知识而使基础好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又可以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另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高职院校多举办一些相关讲座,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新技术。

四、实验教学环境的改进

1.硬件环境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求有完成实验教学所必需的机房、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局域网等作为最基本的硬件保证,并能将机房中的计算机接入网络。

2.软件保证

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和计算机的硬件条件安装相应的软件,还必须安装一些常用工具软件和CAI软件,如下载类工具、压缩与解压缩工具以及指法训练和输入法训练软件等。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实验情况;配置局域网服务器供实验教学使用,可用于存放实验教学的最新内容、学生的作品等。

以上是笔者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教学改革较好地提高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的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当然,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淑凤,彭胜伟.计算机文化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薛美云,赵晓安等.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学术论文集.

[3]洪小叶,关于实验的思考[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学术论文集.

[4]林元乖,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4,(2).

[5]宋传玲.《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责编:一 木

上一篇:打开一间自由呼吸的房间 下一篇:浅析高校动漫专业教学中美学与创新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