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探讨

时间:2022-10-22 08:23:04

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探讨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工程建设的目的,能否发挥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着重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管理提出有力的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组成十分复杂,影响因素多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生产出合格工程产品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1、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1水利工程中有不少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

我国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六、七十年代,标准偏低,部分施工质量较差,加之工程运行时间长,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如水库工程不同程度的出现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及白蚁危害现象,这些病险水库只有降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这样势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例如定远县蔡桥水库,2003年汛期泄洪闸底板因带病运行最终出现底板断裂冲毁,当时严重危及到泄洪闸甚至整个坝体的安全,情况十分危急。省市县水管部门高度重视邀请水利专家临时研究抢修方案、县水利局及时组织施工队伍奋力抢修,最终才保住泄洪闸及大坝的安全,同时也保住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失事损失不堪设想。

1.2资金投入不足,重建轻管,工程效益降低。

由于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尽管最近几年国家投资实施了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以及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但仍然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急待资金投入进行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

1.3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多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配套工程,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影响了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如一些水库只重视枢纽工程,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渠道淤积严重,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1.4机械设备流失,老化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有的老化,有的流失,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如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防汛抗旱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制约了工农业的发展。

1.5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一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更换频繁,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造成工程管理不善。更有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管理机构,无专管人员,造成水利工程毁损严重,乱扒、乱挖现象时有发生。

2、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

2.1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

加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形成以项目法人、承包方、监理工程师三方相互制约,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以期达到降低造价,保证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合同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包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及施工过程的管理。

2.2施工期工程施工管理

主要为审查并确定分包单位;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提出施工技术措施、进度计划和资金、物资、设备计划等;执行工程承包合同,按照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和批准的工程施工设计文件施工;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检查安全防范措施;核实完成的工程量,领取工程款,整理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资料;处理违约事件和赔偿;协助项目法人进行工程各阶段验收。

2.3工程完工后管理

工程完工后,接受主管部门的检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工作能力的监督力度。首先,健全监理工作制度,落实监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现场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其次,规范、健全审核批准程序。对承(分)包人员资格,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最后,按规定组织分部工程验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评估报告。二是加大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监督力度。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企业在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应突出质量导向。三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

3.2、加强造价管理

增强管理意识,对各个阶段加强管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包括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各个工程之间密切相连,主要包括设计阶段、投资决策阶段、施工以及竣工阶段,为了有效的控制各个阶段,保证工程项目实行总体目标,在进行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时,我们把各工程阶段合理的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全面的管理思路和体系,建设工程造价中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等项目阶段,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使用的范围之内,出现偏差随时更正,力求在每个建设项目中正确合理使用物力、才力、人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另外创造节省资金的条件,把握好材料认证关,注重合同的正确管理。在工程造价中,材料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已达60%以上,因此做好材料价格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3.3、更新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信住机遇,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水管单位要按照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的标准,解放思想,换活脑筋,大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借船出海、借智生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力提高经济效益,使水利行业早脱贫,水利职工早致富。

3.4、切实加强对工程的管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因此,认真管好水利工程是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各管理单位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做到有管理房屋、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规章制度、有经济实体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其次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管理单位必须有财务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同时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检查,确保管理单位正常运行。

3.5、落实好工程管理各项措施。

我国水利工作应在水法规的正确指引下,广泛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鉴定、大坝注册登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利投入政策和水利项目社会经济评价等,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良性循环。

4、 结语

水利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水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技术含量,利用先进的水利技术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向旭.对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广东水利水电,2005(1).

[2]叶健.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初探[J].江苏水利,2007

上一篇:地基验槽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下一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