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探究

时间:2022-10-22 06:52:11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探究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中包含的许多定理、定律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实践分析获得的。我们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课本中获得的知识,并尽可能地把这些课本知识在实践中再认识,然后用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我们的物理教学应该是“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如何在我们的教学中贯穿实践活动呢?通过多年的物理教学我积累了些许经验,下面和各位同仁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勤于观察,多做实验

细心的观察和严谨的实验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好方法。我们任课教师讲授的物理知识毕竟是书本上的僵化的定理、定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知识呢?那就是要勤于观察,多做实验。

1.要通过观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我们的认识规律是,我们最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凡是自己看到,自己亲自参与的事情才能够更好地记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量地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观察情境和各种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使课本中的物理知识鲜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我们的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走进社会,关注生活,靠近自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无穷的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需要我们用更加严谨的科学态度,正视现实,摒弃迷信。在指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走马观花,任何敷衍不负责任的态度都是对科学知识的亵渎。事实上,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态度存在问题,观察敷衍了事,实验只求结果,这种验证式的观察和实验已经束缚了我们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只是把书中现成的知识点写在实验报告中交给教师,使实验和课本知识严重脱节,更有甚者还得出错误答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观察实验的科学性,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自己写出观察和实验的目的,带着目的在观察和实验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所得,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课堂上活起来。

3.注意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指导。只有学会正确的方法,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去完成各种观察和实验,达到观察和实验的目的,取得最佳的实验效果。要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和观察实验的结果,做到有的放矢。②要勤于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有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许许多多的现象,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物理任课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认真地思索分析、总结、概括。相对于学生来说,这项工作很难,有时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必要时我们要给学生讲解科学家的故事,将科学家为了寻求真理不畏困难和挫折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活实践

我们的观察和实践只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途径,不是目的,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重视对既得知识的运用,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物理知识回归社会,指导生活,还原物理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本来面目。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美丽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赋予我们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漠然视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它们,揭示它们的内在的规律。诚然初中学生还不能对每一个现象都作出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是,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在学生的心理埋下求知的星星之火。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正是我们学习自然知识的根本目的。现在我们的中学生特别是城市里的中学生,文化知识储备不少,可是生活经验匮乏,只知道死读书。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生活,造成生活实践和知识的脱节。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学会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知识运用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尽量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才是知识的灵魂所在。比如,我们现在农村盖房和城里人装修新房都要用到电工知识,这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学生和电工配合对自己家的新房进行整体电路设计。以上的种种努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物理知识应用的范围从课本、课堂引申到生活实践当中。

三、开设创新实践性活动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我们当今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初中物理教学除了进行基础的课本知识教学外,还必须开展一些创新性的、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1.学生自己设计科学小实验。在讲解到某节知识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有长足的发展。

2.设立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活动。开放性实验不外乎三种形式,其一是条件开放性的实验;其二是结果开放性的实验;其三是条件和结果同时开放性的实验。无论是哪一种实验都能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讲解“物质的密度”一节课时,我设计了测量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在这种开放性的实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自主意识得到了提高,摈弃了教师演示实验中的被动接受局面,改变了人云亦云的尴尬局面。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又该回到哪里去,寻求到自然科学的真谛。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优化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