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散发泥土的芬芳

时间:2022-10-22 06:49:07

摘 要: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源泉丰富而不竭,溪水就能欢畅地流个不停。农村学生生活阅历简单,视野狭窄,提起作文往往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拼凑起来,也是内容空洞,味同嚼蜡。究其原因不是写作方法出现问题,而是写作内容出现障碍。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让它成为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生活体验,并为写作提供素材。

关键词:农村生活;乡土资源;习作素材;挖掘运用

朱熹的《观书有感》告诉我们:“要写出鲜活的作文,就得投身生活实践,只有亲身实践体验,获取的知识的过程更快乐,记忆更深刻。”陈鹤琴先生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从丰富的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深度挖掘积累素材,带领农村学生逃离写作选材困窘的境地。

一、开辟快乐农场,积累写作素材

陶行知先生认为:“鸟笼毕竟是鸟笼,决不是鸟的世界。”因此他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把鸟儿放到天空中去,而学校教育要把完整的社会生活向学生开放,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现在的农村学生享受不到我们小时候挖野菜的快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辨别不了麦子和韭菜。

搬进新学校,崭新的教学楼,400米长的塑胶跑道,一切都是新的,唯独教学楼后的一片堆满瓦砾的空地显得很不和谐,施工方还没来得及种上草坪。在学习萧红的《我和祖父的菜园子》后,学生在文字中享受了萧红在祖父菜园子里的那种自由随性,那种无语言表的快乐,发出感叹:“顾老师,如果我们也有这么一片自由的天地,那该多好。”是啊,这钢筋水泥浇铸的崭新校园已经和城里的学校无异。在他们阅读的片刻,我俯视窗外,楼下那片垃圾地再次映入眼帘。我灵机一动,我们何不利用这片荒地,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既减少了种植草坪的费用,又为他们谋得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杂草砖头瓦砾,一直最能干的周磊(化名)发话了:“顾老师,不需要您老亲自动手,我们保证一个中午将它整理好。”午饭过后的休息时间,全班学生欢呼雀跃地奔下楼去。总指挥周磊分工安排,在我们的一亩二分地上忙碌开来。我这个“甩手掌柜”被他们冷落在二楼,考虑到安全问题,我还是下楼“观战”。半人高的杂草在空地上肆意生长,根已植入地下很深,想把它徒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个女生用小锹将根深挖,两个男生拽住根部,一起喊加油,草却纹丝不动,又一个男生加入拔草行列,这回,草根处终于松动。“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在号子声中,齐心协力,三个大男生将草连根拔起,但同时三个屁股墩着地,摔了个大仰叉。其他观战学生哈哈大笑。建筑之后的地面,混凝土块、埋在地下半截的砖头……一锹下去,“咯噔”一声,原来地下还埋有一颗“定时炸弹”。突然,一声惊喜尖叫声传来:“顾老师,快来看那,我们挖到一个古董。”我哑然失笑,这群“小财迷”。他们小心翼翼拨开罐子旁边的泥土,待一点一点露出来,才发现是半个缸片,原先这片拆迁留下来的。尽管未能如他们所愿寻得一宝贝,但他们享受这过程的惊喜,期待的快乐。

奋战一个中午,地总算整理好了,尽管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尽管有两个女生的手因此受伤了,但阳光下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他们又开始着手商量种些什么。农村这个资源不缺,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茄子苗,芋头苗,空心菜,香瓜子,花生……最后商定种一圈苗,中间种花生,这群机灵鬼,他们说,花生好种,易生长。最关键是快成熟时可以拔两棵出来尝尝,生的也可以吃,而芋头辣椒可不行。保(化名)和冯佳琪(化名)真是两个细心的小姑娘,不仅带来花生的种子,还向奶奶讨教如何种好花生,现场当起了指挥。男生负责边缘的种植并负责拎水浇灌,女生负责中间。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女生一字排开,蹲着,倒退着种花生。用小锹的一个角挖个小小的坑,坑不可太深,太深的话,发芽不容易出土,也不可太浅,太浅的受不了阳光的暴晒,种子有被晒死的可能。两个小坑之间的距离大概十几厘米,前后两行之间也有十几厘米的距离。每个小坑只能放三四粒花生米,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虽然生长在农村,但学生从来没干过农活,蹲着做事其实是很累人的,大家忙得腰酸背痛,终于将花生种了下去。浇水的闪亮登场,大力士夏宇航(化名)从水池边拎来一大桶水,用勺子从桶里舀起一大勺水,对准一棵花生的坑倒下去,顿时傻了眼。花生在水的强大冲击下浮出泥土,仿佛冲他瞪眼睛。他调皮地吐了吐舌头,招来女生的一片抱怨声。看来浇水也是有一番学问的,不是光有力气就行。刚刚种下去的花生,只需要用一点点水滋润一下即可。那个冒失的小家伙,这回再也不敢大大咧咧,而是仔细耐心地将花生浇了个遍。

从那以后,学生休息时间全在菜地边转悠,俨然一个每天都要去巡视自己土地的“财主”。发现没浇水会及时浇上;发现有了杂草,不等我安排,已经将草拔掉。在他们的管理期待中,作物生长旺盛。种植的过程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家长的不易,更加体会到要珍惜粮食。当他们亲手将成熟的花生从地下挖起、洗净、煮熟,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全然忘记当初付出的辛苦。

有了亲身的经历,他们笔下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变得充满活力。一如他们在园子里种植的植物一样,迸发出勃勃生机。大自然做课本,让他们在愉悦的劳动中,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积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为他们的写作提供素材。

二、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写作素材

乡土资源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的。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校内校外各种有用知识资源整合起来。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同时为学生的作文积累提供丰富的素材。

九华的地藏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远近闻名,素有“去狼山烧香,不到九华地藏寺,功德只有一半”的说法。每年的两次庙会更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赶庙会,更有甚者,扬州泰州的香客会一大早赶上一两百里路前来烧香敬佛。作为九华土生土长的孩子,在襁褓里时便被家人抱着赶庙会,对庙会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学校跟寺庙仅有一路之隔,每逢庙会,汹涌的人流堵塞了校门前的马路,车流量特别大,学校从安全角度着想,都会在这两次庙会放假,为此九华的孩子会比其他学校的孩子多了两天假期。

又到了三月初八,学校照例放假。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庙会这个独特的自然资源好好利用,让它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让他们有所感有所悟。在让他们谈谈三月初八的感受时,最幽默的吴矗化名)一言以蔽之:“上午欣喜若狂逛庙会,下午绞尽脑汁榨作文。”是啊,每次庙会,不变的作业就是写关于庙会的作文。“那庙会给你留下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精炼的语句接二连三地冒出来了:“人多。”“热闹。”“好玩。”“嘈杂。”一个个惜字如金。这样的感受,可想而知,写作文对他们而言就真是绞尽脑汁,也完成不了老师规定的三四百字的要求。“顾老师,明天别布置写作文了,让我们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好不好,好不好嘛?”“顾老师,您最好了,对不?”这群机灵鬼竟然给我来了颗糖衣炮弹。的确,当孩子们的玩被加上附加条件时,多了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玩也玩不痛快,还得惦记着下午在家熬作文。我佯装思考片刻,学生一个个眼神紧盯着我,生怕我宣布那个要写作文的噩耗。我顿了顿,清清嗓音,宣布:“明天没作业!”全班顿时沸腾了。“但老师有个要求,后天到校得跟老师聊聊你在庙会上的见闻。哪怕你观察到一个小贩是如何叫卖的也行。当然如果可能,可以在庙会上买买小盆景,来装饰我们的植物角。”“Ok,no problem!”看着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想想写作文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多么痛苦的事情。

第三天的语文课,成了聊天课,主题就是庙会。首先是灵钰(化名)开头了。“顾老师,别提了!昨天我跟妈妈要了十块钱逛庙会,本来想买个小盆景带到班上来,没想到遇上了奸商!”她叹了口气,接着说:“我在卖盆景的地方,发现有一家的仙人球比别家的都漂亮,其他家的仙人球刺都是绿色,但他们家的针刺有绿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虽然价格贵点,但我觉得我要是带到学校来,大家一定会夸赞的。当我如获至宝地搬回家,等着妈妈夸有我眼光呢!爷爷首先泼了我一盆冷水,‘孙女,你别买假了吧?仙人球的刺哪有红色的呀?’爷爷的话给我提醒,我再仔细观察,发现那刺确实只有颜色,没有质感,再用手轻轻触碰,硬邦邦的,没有弹性,看着像塑料的。好事的妹妹拿来打火机点燃,靠近那刺,刺竟然融化了。天哪!我上当了!再将仙人球根拨开,惊讶地发现球体竟然是用一根竹签连着插在花盆里。我遇上奸商了!等我赶回庙会找奸商兴师问罪,可是已经人去摊空。哎,可怜我一世英名竟然毁在一个盆景上呀!”锦梅(化名)接着聊起来,“我昨天花了两个小时,注意观察了一个卖衣服的小贩。因为有点毛毛细雨,小贩无奈地望着天空,大约在盘算,今天如果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逛庙会的人少了,生意会大打折扣。但摊位的租金得一分不少呀。他唉声叹气,这时,来了几个大姐姐。小贩的脸顿时阴转晴,满面笑容地迎上去,抖搂着手中的衣服,极力向那几个大姐姐推荐他的货。什么最流行的款式呀,最衬皮肤的颜色呀……唾沫横飞,当那几个姐姐摇着头要离开,他急了,又开出低价拉拢,最终成交,估计那衣服也赚不了多少钱,体会到他们赚钱的不易。”“我还要说……”那节课,我们在轻松的聊天氛围中结束。第二节课,我宣布,将昨天的见闻以作文的形式写下来。没有一个学生抓耳挠腮的,刷刷刷提笔就写。

有了这些生活经验的积累,写作过程也因此而变得愉快,学生不再是闭门造车,不再是无米之炊,他们的笔下流淌出许多精彩生动的文字。要让学生思如泉涌,涌泉的源头就是生活实践。我们必须将他们从封闭的校园课堂中解放出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导他们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师要努力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乡土资源成为学生作文素材的源源活水。只有植根于乡土文化的教育,才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生活体验、源于真情实感。教师更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努力让农村学生的生命散发出独特的浓郁的泥土的芬芳。

上一篇:与“月”结缘,浅谈“月情境”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下一篇:Bodyparts教学方法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