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循环护理模式对分娩疼痛的干预

时间:2022-10-22 06:33:35

用循环护理模式对分娩疼痛的干预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225-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我院产房从2005年偿试实行助产士循证陪产小组来应对分娩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我院在实行全程陪产中取得较好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产妇对疼痛无法忍受,从而不配合产程进展,身心疲惫,造成产程进展缓慢,甚至难产及剖宫产,增加产妇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针对这种情况,在原有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的基础上,成立了循证陪产减痛小组,根据各个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实施减痛技巧。

2 实施

2.1 发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特别是初产妇,当宫口开大2 cm以后,易精神焦虑,浑身肌肉紧张颤抖不已,哭闹不止,抱怨宫口开得太慢,无法忍受阵痛,加上病人家属也紧张焦虑,不利于产妇分娩,因此没有信心自然分娩。

2.2 通过循证得知,分娩疼痛是客观事实,有生理和心理学基础,因此分娩疼痛也构成了女性生命发展中的重大应激事件,WHO在正常分娩监护守则中提出――鼓励使用心理保健和使用非药物镇痛[1],由于分娩过程中的阵痛,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没有宫缩分娩就难以进展,所以千百年传统观念认为,产痛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痛”。但大量临床观察显示,分娩痛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恐惧、焦虑、疲惫、缺乏信心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会影响产妇的痛阈,以至轻微的刺激常引起强烈的反应。而极大多数镇痛药和都能通过胎盘屏障作用于胎儿,它们可通过两种方式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1)直接抑制胎儿的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2)使产妇发生缺氧低血压和高碳酸血症转而影响胎儿[2]。因此,采用孕期教育,锻炼助产动作及各产程中传授分娩减痛技能,精神鼓励和支持是应对分娩阵痛的有效措施。

2.3 护理干预:(1)潜伏期借鉴美国Reed提倡的“自然分娩法”,帮助产妇洗澡、更衣、用餐,在产房间自由活动,可以去产后休养区与已分娩的产妇讨论分娩经验,不要求产妇卧床掐算宫缩时间,以免过分关注宫缩情况,造成心理紧张。在待产室温馨环境中,用轻柔的背景音乐做衬托,进行放松和平口呼吸训练,让产妇放松地张开膝微曲,双手拇指张开其余四指并拢,轻放在下腋部且围成三角形,两手的拇指放在肚脐的正下方,深吸气时,使下腹膨胀的鼓起,呼气使下腋部凹陷地恢复原状。腹式呼吸是最重要的基本动作,要反复练习,直到能持续30秒钟左右也不疲倦。其次要进行肌肉的放松训练,先让自己的某一部分肌肉紧张并保持3~5秒,体验肌肉放松,如此反复几次,再进入下一部位,放松训练要使腹部及会肌肉放松,甚至全身肌肉放松,有效的放松训练,可使待产妇在两次宫缩间全身放松,甚至入睡。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助产士始终以鼓励和赞扬的语言支持每一位产妇,同时也要做好家人的工作,让他们也鼓励她,支持减痛小组的工作,让产妇充满自信、乐观坚定;(2)在活跃期,宫口开大3~7 cm时,鼓励产妇坐、卧、趴、蹲等采取不定时,乐于接受的任何,但要注意不要挤压胎儿,同时配合腰骶部及下腹部轻的按摩,并指导产妇在宫缩开始先做深呼吸,然后叹息样慢慢呼气,每次宫缩坚持3~5次,随着宫缩的节奏调整呼吸,宫缩间歇用正常呼吸,在宫口开全前后用间断吹气呼吸法,近开全时宫缩暂缓时让产妇上床稍休息,尽量全身放松,可能的情况下闭目小睡一会,以便有足够的体力;(3)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练习向下屏气用力,在胎头娩出期教产妇用喘一次式呼吸,宫缩时听从助产士口令,让其在心中默念“一、二、三”,然后屏气排大便样向下用力的方法,当胎头即将娩出时用大口喘气法。

2.4 评价:经过科学训练,加上助产士积极的心理暗示,赞赏的语言,产妇在亲身体验了循证护理减痛小组的优质服务,对分娩阵痛的恐惧及分娩过程的陌生和无助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普遍反映宫缩痛减轻,表现在各个产程中,积极配合,顺利分娩。本院2005年问卷调查,我院产房陪产满意达98.7%,为全院最高,无投诉。

建立循证陪护小组,是受循证医学观念的影响,在整体护理及全程助产模式的前提下,尝试的一种新理念。通过循证,充分调动各年龄层面助产人员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更能起到传帮带培养人才的作用,使陪产人员在观念上有质的飞跃,把临床经验理论化、科学化。真正做到使每个产妇潜能得到最佳发挥,对疼痛的耐受力增加,从而得到最佳的分娩护理。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静脉套管针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下一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心理需求及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