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22 05:39:04

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

摘要:就当前而言,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农村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广阔的农村因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有机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和人粪尿的排放量的日益增加,构成农村最主要的有机垃圾资源。同时,环境破坏、资源短缺、生态恶化也不断地困扰着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促使人类积极探索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实践表明,推行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不但可有效地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同时,更有助于保障农产品无害化的开发,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推广及运用现状,就该模式的推广和运用提出若干可靠对策。

关键词: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推广;应用;沼气

中图分类号: DF467 文献标识码: A

现如今,农村能源建设非小事,其直接关乎农村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事关农民基本生产、生活的大事。加快农村地区能源的建设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本文结合农村能源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首先分析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应用,接着就该模式的健全、完善和运用给出一些可行性见解。

一、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应用分析

1、以农户为单元的沼气池的庭院模式

该模式通常以农户作为基本单元,借助于房前屋后长期闲置的庭院、山地等场地,结合农村改厕、改厨,设立农户用沼气池,积极将沼气池同畜禽舍和厕所

相连在一体。这样一来,农户经科学组合种植面积、沼气池容积和养猪规模,以沼气充当能源,沼渣、沼液作为肥料来源,进而生产处天然、无害化的农产品,以此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链,以确保营造养殖和种植相搭配的关系,积极构筑起以沼气为桥梁和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于一体的庭院式经济模式,以切实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技术创新,促进农业领域各种废弃物的可循环利用,形成生态链条的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使农村居民争取更理想的效益。

一般情况下,这一模式广泛地运用在山区、半山区的农户中,农户养猪达到2-10头,牛2-4头,同时拥有15-20亩地的耕种面积。

2、生态公厕的建设

生态公厕借由沼气池的合理净化,对企事业单位及名胜景区的厕所粪便及生产生活垃圾废物开展系统地无公害处置,以便于建设形成一类多功能、生态化厕所。这一模式通过就地分散生产生活污水,并进一步推行无害化处置,以实现达标排放的具体指标。由此可见,生态公厕对于美化城市环境、遏制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异常关键的意义。

3、以发展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化养殖场模式

生态养殖场模式以畜禽养殖为主要环节,并搭配有相当规模的农作物基地,实现清洁化生产,依靠干清粪工艺,使粪便污水的固液分离,积极发挥养殖场的生态化效应,将禽粪便转化成生物活性的有机肥,污水通过厌氧菌的发酵作用,生产处沼液、沼气、沼渣,使其运用到农业的日常生产及农村居民的生活中,进而高效地防治养殖污染,促进各种养殖废物的零排放和集约化利用,实现无害处置,进而实现养殖场生态建设的良性发展。

这一模式主要用于相当规模的养殖场,与此同时,养殖场的周边区域还要有一定的消纳田地,如若每年出栏猪超过3000头,就要配备专业地有机肥料加工企业。

4、“器-气-池”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这个模式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合理利用生产、生活污水及太阳能热水器为内容要点,将优质燃气、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加以配套利用,并与农村地区改厕、改厨整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农户生态化良性循环,对于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种污水、提升农村地区的居住质量,打造绿色生态化家园,推进清洁化能源的供给,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效益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同时也极大地整顿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该模式主要适合运用在城市管网欠完善、在最近时间段内无法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农村及城镇。

二、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措施探讨

伴随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确保模式技术的顺利推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积极探寻适合的科学载体,采用切实可靠的方法措施,以确保前沿化的技术模式迅速地转换为社会生产力。本文就生态模式技术的推广和完善提出一些措施。

加大政府的重视力度,促进模式技术的投入使用

党的十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在大力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明的今天,政府要提高生态发展的意识,规范政府行为,持续健全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推广,并制定明确的规划及分布施行步骤;其次,通过宏观层面上的行政调控手段,加强分类指挥和调度,着力建设一批独特特征的模式技术示范区;第三,充分发挥政府对各类职能部门的调动和指挥作用,使各部门形成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共建的联动机制,避免相互之间的扯皮、推诿,从而以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合力作用于建设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努力之中;第四,努力把该模式的建设统一纳入到农业生产的战略性工程之中,并与事前控制、事后管理的服务体系相协调。

2、建立健全农村能源服务机制,力促模式保持持久活力

健全农村能源产业的服务机制建设是保障农村能源工作的重要根基,位于将服务机制构建好、管理好,才会有的放矢地提升农村能源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保障能源建设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确保该模式推广运营的顺利进展。另外,服务机制的构建要牢固遵循一业为主的原则,发展各种经营,为自身的持续协调发展积累物质基础,进一步推进农村能源生态的建设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合格的建设团队

各地区要充分借助于新闻媒体的强大舆论宣传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建设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专业书籍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创建的重大意义、作用,普及该模式的相关常识,达到较好的宣传示范效果。

伴随农村能源建设的日益深入,从事该模式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利用前沿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途径。各地需强化能源生态建设团队的培养,依托专业人才的优势,省、县、乡三级行政机构要通过有组织地技能培训,着力选拔技术坚实、业务过硬的合格人才,投身于各种生态模式的建设、推广和应用中,以便于保障模式的质量和效益。

4、施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

为确保模式的落实到位,需将高效运用薪柴、秸秆等生物质能作为突破口,在能源生态模式建设中加快普及秸秆气化技术。具体而言,要在一些人口稠密额、资源丰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村屯或乡镇构建大中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的工程,这样一来,可同步的生产燃气和饲料,提高秸秆等农业生产废物的综合利用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建设和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实践证明,作为一项牵涉领域较广、技术要求较高的技术,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为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瓯.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06)

[2] 李斌业.从“农村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看农业可持续发展[J]. 可再生能源. 2013(05)

[3] 史殿林,李胜.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综合效益分析[J]. 北京节能. 2010(06)

[4] 刘二萍.发展沼气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探析[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02)

[5] 林忠华,张方芳,刘建新.莆田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展望[J]. 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 2011(S1)

[6] 左政.高质量地搞好农村能源建设[J]. 新农业. 2009(03)

[7] 于兰锡,宋庆功,刘志强.实施农村能源工程 积极营造生态家园[J]. 可再生能源. 2013(04)

[8] 张无敌.沼气发酵残留物利用基础[J]. 2002(01)

上一篇:浅谈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方案 下一篇:浅谈大地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