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小金库”的查找方法

时间:2022-10-22 03:55:58

单位“小金库”的查找方法

一、什么是小金库

小金库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二、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小金库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收入不入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利用非正规票据或自制票据将收取的房租、管理费、废品变卖收入等不入账,形成“小金库”。如某单位下属部门将废品收入、车辆报废收入中的小部分交入财务账,大部分存入“小金库”,谋取小团体利益,几年截留收入一百多万元。

2、虚列支出。以劳务费、办公费、工程费等名义,开具假发票,套取现金,将款项转移到账外。

3、以收抵支。一些单位将支出直接与应收款相抵,既逃避了税款,又逃避了监督,在账外形成了“小金库”。如某单位将房屋出租给某公司开办酒店,公司只上交少部分租金。经审计,其余应交的租金直接抵顶单位在酒店的招待费,收支相抵,双方既隐瞒了收入和支出,又少缴了税金,出租方还因此在账面上少反映了招待费支出。

4、通过其它账户转移资金,形成“小金库”。一些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在“工会账”、“食堂账”中列收列支,将“工会账”、“食堂账”变成其私设“小金库”的“避风港”。如某单位以伙食补贴的名义拨入食堂补助款10万元,然后又用白条将其从“食堂账”领走,用于请客送礼。

三、小金库的查找方法

1、翻阅凭证法:主要通过翻阅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发现蛛丝马迹。一是翻阅凭证,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使用非正规票据,将非正规票据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并按票据号排序,审查票据是否连号,如果不连号,则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票据存根联,通过审查存根联来查证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二是注意账面上存在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往往不太被人注意或被忽略,但正是这些并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往往隐藏着违规违纪的蛛丝马迹。

2、审阅相关资料法:一是通过对各种经济资料的审阅,审查经济资料反映的情况与账面是否相符。若不符,开展延伸审计,弄清形成差额的原因,进而推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私设“小金库”。二是审查合同、协议的完整性、全面性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小金库”。三是认真查阅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因为会议记录往往能反映一些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可以通过审阅会议记录来获取一些问题的线索。

3、分析比较法:一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如对某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该单位对外承揽的业务收入比较小,而经营支出较大,收入与支出明显不匹配。经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该单位将此部分收入隐匿于账外。审计人员以此为线索,对该单位进行突击盘点,发现该单位近10余万元的“小金库”。二是对同一类型的事项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4、询问法:询问法是在分析判断或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经过分析判断,搜寻问题的蛛丝马迹。在询问过程中,审计人员注意观察有关当事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各种细微反映,一般来说,设立“小金库”的单位,都存在违纪不安的心态,只要运用部分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进行旁敲侧击,往往会令对方露出破绽,从而发现“小金库”。

5、现场勘察法:即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和向有关人员询问,结合财务资料和经济资料进行查证。如对某单位管理的公园现场勘察时发现,该公园内的池塘经营垂钓业务。经向垂钓者询问,得知需办卡垂钓。而对该单位财务账审计时,未发现账面有垂钓收入和成本,后向会计盘问后,得知该单位将垂钓业务单独设账,在账外经营的事实。

6、延伸审计法:主要通过对下属单位、工会账、食堂账等进行审计,来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将收入转移到其他账上,并在其他账上违规开支的情况。

7、突击盘点法:这是最基本也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审计人员应在事先不通知单位有关人员的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等进行突击盘点,再与调整后的现金、存款账面数据相核对。如果发现账款不符现象,应追根究底,查清原因。对于存放于保险柜的存折、存单,不管是单位户或是个人户,都要进行深入查证,确定是否属于“小金库”。此外,对一些管理混乱的单位,审计人员可对财务人员的办公桌抽屉、公文柜等场所进行清理检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效果。

8、银行对账法:一般来说,“小金库”的资金往来与单位的正常经济业务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并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在银行账户以外还存在其他账户或银行存款账与实际存款数额有差异又不能说明原因的,都有可能存在“小金库”。

“小金库”的存在,不仅严重削弱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造成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危害党风政风的“毒瘤”和破坏分配制度科学公平的祸首,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严重挑衅,极大地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应坚决予以制止。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财经学校)

上一篇:行政裁量司法审查之思考 下一篇:浅议高等教育行业英语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