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薇颖把中国传统首饰文化传向世界

时间:2022-10-22 02:46:21

彭薇颖把中国传统首饰文化传向世界

她不断创作,尝试将古老的中国首饰艺术演绎为吻合现代人视觉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把融化在血液里的对中国艺术精气神的追求,自然而然地流露表达出来

在素有“北京茶文化中心”之称的马连道的一家名为“壹仙阁古饰体验馆”里,记者见到了彭薇颖,灵动的眼睛,亲切的笑容,优雅的谈吐,低盘的发髻,古风的着装,尤其是独特的首饰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阁主”。而这里,就是她精心打造的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壹仙阁。这里除了有别具风韵的古典服饰和高雅茶道具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她设计制作的具有传统韵味的现代首饰,即将古玉、古饰、古珠等“老物件”搭配其他元素进行重新设计而成的新物件。

古典首饰与传统文化

彭薇颖大学专业是建筑设计,毕业之后在互联网媒体工作,但她从未放弃对古典首饰的痴迷,多年来她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拥趸。她爱看《红楼梦》,爱穿旗袍,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各大博物馆、展馆和古玩市场里逛,她的思绪仿佛时时遨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无论是秦俑汉简、晋帖唐画,还是宋瓷缂丝、明清珍玩,每一个精雕细琢的老物件,都折射出古人的审美情趣和高超技法。

长期的爱好和学习培养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说起传统文化时,那份认真和投入,对历史文物的向往与追寻跃然于脸部表情之上。渐渐地,彭薇颖的关注点逐渐从浩繁的古代艺术品当中聚焦到了中国传统首饰上面。在她看来,老的首饰和所有老物件一样,有一种历史与岁月刻画的痕迹。一条眉勒、一对耳铛、一支发簪,几百年来可能跟过很多不同的主人,也许是一位大家闺秀,也许出自宫廷,也许因为主人家道中落而被置于当铺。江山过眼,物是人非,而这也正是吸引她的魅力所在。

“我很喜欢去逛博物馆,里面有很多这种老物件,特别有味道,越看越喜欢,就慢慢开始收藏古代珠子,后来就收藏多了,有完整的原件,也有散落的零件,还有一些小器物。”随着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彭薇颖开始O计一些独特的首饰,为了收老首饰,她经常全国各地跑。

在津津乐道背后所蕴含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是一颗被艺术吸引的真心。当看到现在传统文化不断衰落,她觉得有责任用一己之力让年轻人再度爱上这种古雅的美感,于是她准备把这份爱好变成事业――做一名独立古饰设计师。2015年底,彭薇颖开了这间壹仙阁古饰体验馆并成立了壹仙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壹,是一心一意的意思。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是和现在不一样的,特别专注,在设计、工艺上会花很多精力。仙,有怡然自得、飘逸之意,是我喜欢的一种古典的生活状态。”

彭薇颖非常推崇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一个理念:“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古代首饰通常有寓意,和合二仙、福禄寿、麒麟送子等,彭薇颖会参考古代首饰图样做出合适的搭配及设计。在谈及现在很多宫廷剧,彭薇颖说:“其实宫廷剧里的首饰大多制式不符合历史原形,但是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并热爱就很好,至少可以让一些人不再迷恋国外那些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饰品了。很多人去国外买个品牌,有时候只是因为有折扣,并不真正知道为什么买。而这些老的首饰,首先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可以量身定做,还可以收藏,佩戴的时候还承载着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带给你的气息和那些国外品牌绝对不一样。”

彭薇颖感受着这门传统技艺的衰落和危机而痛心:暂且不提明清,甚至民国、哪怕六七十年代还保留着的一些传统工艺,已经濒临失传乃至业已断档了!她忧虑且无奈地奔走于各地的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和图书资料中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保留一些濒危的传统工艺。

她将对于古典首饰和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设计理念当中,并融合当代时尚元素,既有复古韵味又不失潮流与时尚。“我给自己的课题就是‘古饰今生’。停留在博物馆展柜里的文物,自有它传播文化的使命,而我要做的,也许和这些馆藏文物略有差异,我是想让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在为生活奔忙的日日夜夜中也可以随时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文化的力量。”

首饰里的工匠精神

在很久前,彭薇颖就爱上了中国的古代首饰。那些令人称绝的造型、叹为观止的工艺和时光留下的印记都令她沉醉其中,尤其是不同朝代的首饰中蕴藏的独特气韵更是她在后来的设计生涯中一直追求的境界。“古人的精神很值得敬佩,手工艺人大多心无旁骛,只为技艺精湛,甚至大半辈子只做一个物件。”

为寻找表达自己精神的首饰语言,她不断创作,尝试将古老的中国首饰艺术演绎为吻合现代人视觉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把融化在自己血液里的对中国艺术精气神的追求,自然而然地流露表达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地修炼,包括观念的更新、艺术的思考、传统的继承和反叛、手上的功夫等等。一串翡翠十八子,每一子都来自一串散落的翡翠朝珠;一件“蝶之舞”颈饰,蝴蝶的两个翅膀,是两块老玉片,上面的蜜蜡曾是老头饰上的一个部件,下面的鎏金蝴蝶原本属于一支发簪……这些原创的小众设计,味道纯正的中国古典风格都是彭薇颖将收来的老首饰或首饰零件,重新设计组合而成。这些稀有的老料,都是货真价实的收藏品。所谓的“老料”,就是古董首饰上的镶嵌部分,或是坏了的金银部分,因为材料漂亮、工艺精美都可以取下来充分利用。为了寻找合心称意的材料,彭薇颖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到处跑。

从最初的纯粹热爱,到如今的亲自设计,每一个老物件她总会保持一种敬重之情。“我对于每一件古物,首先是看,然后是触摸,我想感知它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达到和它对话。真正好的器物,我认为是有生命的,它也会感知。”彭薇颖认为,欣赏是一部分,保护是另一部分。老器物的韵味是不一样的,它不仅有故事,工艺也非常苛刻。每次清洗这些老物件都是一件十分费劲的事情:“把这些岁月的痕迹清除干净很简单,但是要再变回这样却需要千年,一定要注意保护。”可想而知,这种手工可以精巧到何种地步。

“我不满足于首饰在生活中只存在于实用性及装饰性的功能。如同油彩之于画家、石头之于雕塑家一样,我希望设计的作品要拥有作为一种单纯的艺术创作语言的独特表达,让人们不停留于对其表面形态的观赏,而走向内心世界最深处的交流与思考。”也正是因为独特性,制约了发展的脚步,但彭薇颖并不着急,一件是一件,慢工出细活。她说:“量产虽然可以赚更多的钱,但也失去了应有之意。既然去做,我就发愿要把中国传统首饰文化传播到世界。”

上一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联合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 下一篇:在南极,没有Wi―Fi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