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时间:2022-10-22 01:30:39

让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315—01

科学都来自于生活,科学用应用于生活,以生活情境为教学资源,以情境设计为主旋律,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和完善人格。它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心呈多元、变动态势。

一、创建引导化生活情境,加强学生问题引导

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的教材,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求知欲,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你坐在第几辆车?你在车上坐第几排?某同学在你前(后)几排?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这排共有多少个同学?车上共有几排?这辆车共坐了多少个同学?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研究和思考。结合年龄特点,还可以联系“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同学们此时可以全然忘记旅途的艰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重要来源。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设计生活化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时空,但时间毕竟较短,空间也有一定限制,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出使学生跃跃欲试、寻根问底的情境,不仅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星期五下午,接紧急通知,晚上7点30分在各班教室内召开家长会,要求各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不巧班里刚刚调整过座位,还未来得及画座位表,请问: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描述自己的座位情况,以便你的父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座位?由此引出坐标概念。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融入快,能更好地对本节内容进行吸收。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探究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性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积极地探索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段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教学还必须注重实践,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经历,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的教学活动时,测量物体(建筑物)的高度,这是一个典型的实践性探究作业。要求学生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被测物体,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走出课堂,与学生一起实地考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助手,帮助学生设计、制作测量工具,参加小组测量。让学生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然后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把各组的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撰写实习报告,再选择几种典型的解答在全班介绍。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就很好地把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从而感受到成功获取知识的喜悦。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又激发了他们课外探究的浓厚兴趣。

四、过去的数学课堂,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模式,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我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例如邻边);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还有什么替代(例如对角线);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有效的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五、结语

总之,学习并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学生自主的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亲身经历实践过程,能感受问题初步的体验,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上一篇:语文教学要科学的运用电脑技术 下一篇:浅谈帮助学生学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