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究

时间:2022-10-22 01:28:21

民族文化渗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探究

摘要:

在当今的舞蹈教学当中,民族舞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且其能够体现多民族组成结构。在民族舞蹈中,其教学形式往往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对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行有意蕴、深刻的表达。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将民族文化合理的渗透入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当中,并拟定多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希望对今后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 教学

一、引言

民族舞是一种具备典型的异质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世界范围内广大民众的喜爱,在世界各个区域都得到了传播与发展的舞蹈。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形式不能仅限于形体等基本功教学,还需要给学员们一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灌输教育,并将文化精神合理的渗透到舞蹈当中,从而使民族舞蹈得到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任何一种民族舞的特征都有所不同,其民族舞蹈的样式、形体动作,民族气质都有所差异[1]。对此,在进行民族舞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将民族的形式与民族文化都合理的渗透入舞蹈教学当中。在当前民族舞蹈教学中,舞蹈中的形体与动作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这也就造成了目前的民族舞教学将舞蹈技巧、动作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主要内容,然而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气质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其教学形式往往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对民族文化的内涵进行有意蕴、深刻的表达。[2]此外,对民族文化的实际培养内容较少,并且教学方法与教学措施严重不合理。所以,使得民族民间舞蹈无法与实际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机的结合。舞蹈职业的学院舞蹈教学基础都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学校都无法细分民族舞蹈的类型、种类,将所有学生统一进行排练、学习,分不清舞蹈到底属于哪个民族。这样的民族舞蹈教学,就更加不能够体现民族文化,更不能够将民族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当中,致使舞蹈学习成为学生简单练习与重复排练,无法学成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舞蹈。[3]

三、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合理的渗透民族文化

第一,在舞蹈课程中设置民族文化知识课堂。在学习民族舞的过程中,可以先对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进行简要的讲解,将民族文化的设计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充分的感悟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例如,在学习朝鲜族的腰鼓舞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朝鲜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播放一些相关音乐、视频资料,或者发放一些书籍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朝鲜族的民族习惯,从而通过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规范自身的舞蹈动作,规范民族舞特色。第二,着重分析民族舞独特的风格。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典型的舞蹈形式,在逐渐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丰富的舞蹈技巧与形体运用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舞蹈学的发展,为舞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需要着重讲解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在熟练掌握某个舞蹈的必要内容时,能够充分掌握民族舞的独特形体和动作,这也是学习民族舞的关键。例如,藏族舞形体动作较为挺拔;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较为优美;傣族的民族舞较为娇美等。第三,从舞蹈服饰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对于舞蹈学生而言,感受本土民情与民族文化,是高效学习民族舞的有力途径之一。感悟本土民情和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便是舞蹈服饰,此外,舞蹈服饰也是舞蹈表现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种角度分析,服装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舞蹈风格和形体动作。民族舞服饰普遍能够直接体现民族习惯、文化及民族特色,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这个民族的风格和习性。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民族舞蹈的习性和风格,就应当利用相关服饰来加强对民族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舞蹈的理解与认同。除此之外,通过融入舞蹈服饰来开展教学,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也一定程度的加强了美感,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民族多样性决定了民间舞蹈的多样性,这样的背景下,民族舞蹈教学就必然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对于舞蹈学生而言,感受本土民情与民族文化,是高效学习民族舞的有力途径之一。想要真正的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民间舞蹈当中,就必然需要深刻的感悟民族文化,使自身融入到文化当中,吸收民族风情与文化的知识、底蕴,从而提升民族舞教学质量。此外,民族文化与民族舞蹈的完美结合才是民族舞蹈的最终表现,也是提升民族舞蹈表现力的重要内容与标志。

作者:李长昊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肖汉仕.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04):26-29.

[2]杨建楠.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J].通俗歌曲,2014,23(07):23-25.

[3]赖恩明,王春浩,曾誉铭等.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12(09):23-24.

上一篇:体育舞蹈教学音乐运用研究 下一篇:生态建筑学发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