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舞蹈作品赏析及风格的理解

时间:2022-10-22 12:01:22

蒙古舞蹈作品赏析及风格的理解

摘 要:舞蹈创作者根据个人经历、生活环境、个人信仰、时代要求等多种因素编创出体现民族自我的舞蹈,让每个舞种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绽放在舞台上。本文将通过赏析不同蒙古族舞蹈的作品,来探讨舞蹈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蒙古族舞蹈;创作风格;赏析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64-01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歌的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蒙古族是一个骑马民族。由于长期骑马的缘故,蒙古族的舞蹈动作多是以肩部和臂部为主。如硬肩、软肩、圆肩、甩肩、碎抖肩,硬手、软手、压腕、弹腕、翻腕等动作,再加上绕圆、拧转、横摆扭、拧倾等四种主要动律。这些不同的形体动作形成了蒙古舞蹈的特有风格特点。这里将不同内容风格的五个典型蒙古族舞蹈:《筷子舞》、《牧歌》、《圈舞》、《太平鼓舞》和《长调魂》来作简要解析:

一、《筷子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筷子舞是在婚礼喜庆节目上,在弦乐及人声的伴唱中,由男性演员单独表演的舞蹈形式。筷子舞须右手满把握筷子,用腕部的力量上提下压,首先击手、击腿、击肩,然后击脚击地,随着腕部翻绕的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拧身左前倾,面向左下方,有时拧身后前倾,面向右下方,各种动作基本上保持着半蹲的舞蹈姿态。绕圆动律感强,绕肩韵味十足,整个舞姿手的动作和肩的动作非常突出,具有欢快、优美、矫健的风格,放映了蒙古人的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感情特点。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和喜爱。

二、《圈舞》,“圈舞”是蒙古族民间流传的舞蹈。两替悠晃步。粗犷奔放的跳踏步,明快潇洒的下身或侧身跑踏步等几种动作组成。上身动作有甩手,与人背后拉手,众人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舞,所以通常人们又称布里雅特民间舞蹈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欢快敏捷,跳跃性强,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豪放。

三、《太平鼓舞》,“太平鼓”系用锅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多于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蹈时,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鼓边跳舞。动作名称有“拜鼓”“跑走马”“拉大锯”“扑蝶”“弹棉花”“滚元宵”“赶鸟”“串门”“滚绣球”等。顾名思义,这此名目繁多、变化多端的击鼓动作,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部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开放有力,富有弹性,有杂有跳有转等技巧,亦有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杂技色彩。

四、《长调魂》,是一个抒彩很浓的蒙古舞蹈,编导处处在“魂”上做文章,使得这个舞蹈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一个名族沉重而伟大的生命力。一个名族的“魂”就是一个名族的精神和品质,而这些又集中反映在这个名族的生存状态上,反映在她们的生活中。在舞蹈中,很多具有生活特色的道具一一被融入其中,在舞姿动作中,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浓浓的情感,是一代代蒙古人民顽强的生命状态。那就是她们像草原一样宽阔的胸怀,像乳汁一样浓的热情,那就是她们的“魂”。经过编导理性的思索,把独舞和群舞有机结合,形成板块式的队伍组合,又根据音乐的快版和慢版编排出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的队形,把舞台空间很巧妙的进行重新切割。在群舞的背景下强调独舞的别具一格,形成分明的“图---底”关系,以群舞的动衬托独舞的静,以群舞的静突出独舞的动,构成鲜明的视觉显著点,也营造出宽广辽阔的草原景象和幽远深逐的舞蹈意境。另外,那错落有致的队形变换也同样为表现“魂”服务。群舞一层层的递进,仿佛一尊尊雕像,又像世世代代的蒙古人民。她们身上汇聚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苦难和幸福,她们身上闪烁着这个民族的智慧、勇敢和豁达。他们是草原的儿女,他们是草原的骄傲。

以上的四个蒙古族舞蹈,咱们应视为具有蒙古族风格和特色且又代表了不同内容的蒙古族舞蹈,有远古的,有现代的,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这五个舞蹈多方面地描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经历和背景,舞蹈艺术与之相融和,渗透了更深的民族艺术多元化。舞蹈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要求欣赏者融入作品之中,它除了要求欣赏者发挥形象思维之外,还要求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舞蹈欣赏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走进艺术的审美天地。

具体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体现,应该说是一个民族风格的问题,我认为这风格就是指的舞蹈的韵律。就动作语言而论,也即动作语言的运动规律,在这个动作的运动的运动规律中,要做出和达到动作的那个韵律韵味,就必须了解和掌握蕴藏在动作韵律味也即“风格”背后的民族文化。因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形式,是与特定民族的历史、语言、,物质生活,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民风民俗,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民族的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以及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等息息相关,而且在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这里指的民族“风格”,即民族气质,是民族舞蹈文化发展长河中不可缺少、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上一篇:浅谈浮雕造像和壁画的艺术特色 下一篇:提升色彩搭配在书籍设计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