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剧本创作到影视作品改编

时间:2022-04-27 06:55:16

从剧本创作到影视作品改编

摘 要: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通过镜头语言、蒙太奇效果、导演的理解再创作,把文学作品搬上荧幕,用视觉化的形象展现文学。两种不同的语言,各自演绎相同的故事,给观众以及读者带来的感觉是不同的。不同版本的《雷雨》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导演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所要表达的对人物、时代的感知。

关键词:《雷雨》;影视作品改编;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52-01

《雷雨》是曹禺在1933年创作完成的四幕话剧,一经发表,就引起巨大反响,震动了文坛。可以说,《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严格遵守戏剧创作的三一律法则,讲述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内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横跨近三十年,涉及到两代人的爱恨情仇,更涉及到阶级之间的矛盾。剧本中靠着精炼的语言、尖锐的戏剧冲突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在命运面前的反应。剧本的矛盾主线有两条,一条是霸道、封建家长观念浓厚的周朴园和无奈的蘩漪的冲突,另一条主线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两人三十年前的感情纠葛造成周萍与四凤、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相互交织,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雷雨》能够引起关注和流传至今,其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其剧本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富有传奇色彩、矛盾冲突尖锐、语言含蓄简练、人物形象塑造饱满生动、具有极为丰富的潜台词以及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展现。

《雷雨》的话剧版本,最早在日本首次登台。随后,在抗日期间乃至抗日结束,全国多个剧团多次在多地公演《雷雨》。解放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多次排演话剧《雷雨》。

《雷雨》也被改变为影视作品,分别是1938年由方沛霖导演,陈燕燕、谈瑛主演的,新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1984年由孙道临导演并主演的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和1996年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

各个版本的《雷雨》大都按照原剧本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进行改编,也对故事中的场景进行了扩展,下面一一具体分析。

1938年电影版的《雷雨》故事、台词、选景等基本和原剧本发展脉络一致,但最大的区别是提前交代了故事背景。第一、三十年前,周朴园抛弃了刚刚生完孩子的侍萍,侍萍带着孩子来到河边……之后就出现了“二十五年后”的字幕,把观众带到了故事即将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第二、介绍了和周萍的畸形关系,和蘩漪压抑的生活现状。第三、鲁贵介绍四凤来周家做佣人,周冲和周萍都喜欢上了四凤,四凤在他们中选择了周萍。第四、四凤得知母亲明天要回来看自己和哥哥。随后的故事情节才回到原剧本上,展示一天即将要发生的矛盾。

这样的结构设置符合观众观影时的逻辑,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为故事的高潮发展进行铺垫。毕竟电影更加注重视觉画面的展现,不像单纯的文字那样,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和逻辑上,让读者体会文字中表现出来的两代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但是平淡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削弱了故事的震撼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演员的表演,每一个人物形象都符合剧本中的人物人格特质,展现的非常到位。严肃冷漠的周朴园、古怪暴戾的蘩漪,胆小的周萍,善良单纯的四凤和周冲,贪婪奸诈、爱占小便宜的鲁贵。

1984年版的《雷雨》也遵照了剧本的故事情节,但是在选景上突破了剧本的局限,展现了周公馆的荷花池,小花园,门房等景色,透过客厅的窗户可以看到小花园的景色,甚至还有整个周公馆的全景镜头。在转场到四凤家的镜头中,出现了展示其生活环境的一片灯火的景色。影片突破了话剧舞台狭小,克服了场景有限的局限,向观众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场景,周公馆的豪华奢侈与四凤家的生活贫穷局促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展现三十年前的事情时,用了大量的闪回镜头,通过回忆,为高潮部分的暴发进行铺垫。这样的处理方法符合电影的视听特点,把以前的故事用声画结合的方式更好的再现。

1996年电视剧版本的《雷雨》,由于电视剧的篇幅、时间要比话剧和电影更长,导演在内容上适合进行了扩展,但是该版本对结局进行了改编,完全与原剧本不同:四凤没有死, 和侍萍离开了周公馆;周冲也没有死,离开家庭,到北平开始了新的生活;周萍选择了子承父业的道路。这可能更接近生活原态,富有真实感,但这种改动却背离了原剧本的精神。原剧本是要通过尖锐的矛盾突出命运对每个人的捉弄以及他们在命运面前的反应,而改编后的电视剧,削弱了命运表现这一主题。

不同版本的《雷雨》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融入了导演对作品、对人物、对时代的理解和感知。

对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首先要尽量还原作品的时代背景,以便更好的、更真实的反映其中蕴含的社会意义。其次,融入导演个性化的、新鲜的元素,产生出不同于原作品的“新”的作品。当然,好的故事框架是最主要的,如果是没有灵魂的故事,只是技术、拍摄手法、剪辑手法的堆砌也是徒劳。

无论电影发展到什么的时代,怎样进步,具有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影视改编作品,都不会失去观众。

上一篇:人像摄影没那么“纯” 下一篇:电视剧《新上门女婿》艺术价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