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助力语文主题学习

时间:2022-10-21 10:33:55

挖掘地域资源优势助力语文主题学习

【摘要】在语文主题学习和统合教学实践中,现有的教材资源及补充篇目是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还要学会结合本地实际,挖掘开发地域内特有的资源优势,创造性地拓展统合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促进语文主题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主题学习 统合教学 地域资源 语文素养

李虹霞老师在林州的一节语文统合教学课,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从嫩芽初出到满眼新绿,从一枝独秀到竞相开放,林州的语文教师豁然开朗,语文教学悄悄发生着变化。单元统合、海量阅读、延伸课堂、开发资源、提升能力...已成为语文课堂一种追求和目标,变化的不仅是课堂的形式,还有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

近日,听一节“神话故事”的统合教学时,课堂上古今中外神话故事及诗歌传说,让学生领略了历史文明的悠久灿烂,也感受到了文化魅力所在。而课堂最后补充“鲁班豁”的传说,却使我眼前一亮,这岂不是统合教学最好的素材吗?不是主题学习最好的地域资源吗?不正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好的教育吗?这位老师把林州的本土故事作为统合教学的重要补充,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加了直观感受,让地域资源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时空里,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质。

当前,我们实践推行的语文主题学习,本质就是依托教材、阅读“扩容”、写作“生活”、提升能力、快乐成长。教材是纲目,扩大阅读、回归生活是根本,提升能力、快乐成长是目标。而扩大阅读和回归生活就是关键环节和重点,如何做到做好,除了订阅补充配套教材和网上收集的相关素材外,刚才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也很有实用价值。就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内的资源优势,结合教材收集整理,助力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作为正在实践语文主题学习的我们,更要善于搭建语文教学通向生活的阶梯,善于捕捉地域内有利于主题学习的课程资源,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了解家乡、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结合地域内的资源优势和自己的认识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助力语文主题学习。

一是从历史传说中挖掘。安阳是中国的“八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丰富,把安阳的文化、故事、传说、景点、经典文章等丰富的历史充实到语文主题学习中,则是最好的内容。如殷墟遗址、曹操高陵、马氏庄园、岳飞庙、殷墟博物院、相州、彰德、滑州等人物、故事、古迹等,这些历史时间跨度之长、范围之广、代表性之强,可以与我们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名人诗词、课外学习等单元主题实现链接和延伸,从而拓展学习范围,增加学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丰富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从文化底蕴中挖掘。安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有世界遗存最早的国家监狱、风靡全球的周易文化发祥地和“划地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历史典故发源地的羑里城;有为了保护殷商遗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中华文字博物馆;有继皇帝之后的华夏民族的祖先——内黄颛顼帝喾帝陵;有集北齐文宣帝、山水画开宗巨匠荆浩、明代知县谢思聪、北魏摩岩石塔、唐代砖塔等人物和建筑为一体的洪谷山。文化资源涉及各个朝代,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统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也可以开展专题的文化主题学习,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文化、掌握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是从品牌形象中挖掘。一个地区总有一些受人关注、为人瞩目的品牌形象,这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的支撑。安阳和林州同样如此,有60年代杨贵及林县县委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克服困难修建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并孕育出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财富,还有当代林州人演绎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新时代红旗渠精神,更有林州籍首位女航天英雄刘洋践行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都是语文主题学习拓展延伸的最好教材,可以和任何一个单元主题、任何一个年龄阶段、任何一个主题学习相结合,这些地域内的优质资源,是独特的、丰富的、个性的,包括了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只要去挖掘,随时都可以运用。

四是从自然风景中挖掘。安阳属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太行山横亘林州南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的自然风光。漳河、洹河、淇河、淅河等支流纵横遍布,太行大峡谷魅力神奇、美不胜收,黄华神苑、桃花谷、冰冰背、太行平湖、滑翔基地、红旗渠一干渠遍布其中,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伞花朵朵、风光秀丽,构成了一副美妙的自然风景画,同时,亦说林州太行大峡谷有“北方九寨沟”之美誉。这里的诗词画作、经典美文、作家评论比比皆是,有记叙的、有描写的、有议论的、有碑记的,体裁丰富、形式灵活,不仅有名家的,还有民间的,与现在的语文教材有很多的结合点,一方面可以从中吸收学习写作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实践练笔的最好题材,永远说不清、道不完、写不尽。

五是从发展现实中挖掘。近年来,林州市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一大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红旗渠林虑山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随着安林、林长、石林高速和晋豫鲁铁路的开通和建设,林州已经逐渐从落后封闭走向富裕文明、从自立自强走向开放包容、从交通末梢走向枢纽城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总要求,林州正在传承红旗渠精神,奋力谱写美太行的壮丽篇章。这些富有时代精神的地域性资源,应当成为语文主题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学习形式和方法上,可以与单元统合教学主题相结合,也可以随机临时确定某方面主题,要创设情境、开辟专栏,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方式了解新闻、学习知识,关注自己生活、关注林州变化、关心国家政策,把语文主题学习与地方的发展变化相结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思接千里”,把生活中每一点获取的东西都作为学习的信息源,这样才能真正回归语文本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主题学习的根本是海量阅读,而阅读不仅仅要依靠现成的教材篇目和配套丛书,还要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去延伸和开发,上述几方面只是在宏观上思考一些方向,如深入挖掘、系统收集、全面整理、有效对接、高效使用这些富有地域性的资源优势,还需要静下心来,研究课本、研究学生、研究实际......从而真正把语文主题学习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安阳志》、《林州年鉴》、《杨贵与红旗渠》、《语文主题学习》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构立体化培养模式,促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