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20 12:30:12

高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初探

【摘要】高职机电专业《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专业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科学的数据处理精密的测试调试都有一个良好的培养作用。

【关键词】高职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教学 初探

高职机电专业《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机械工程类和机电工程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该门课程涉及数学、物理学、力学、电子学、控制理论、精密机械、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知识, 具有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 并能够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在高职的教学中起作很强的专业作用。但作为一般的职业学院,特别是从中职升入的高职学院,从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上都远不及《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要求,因此,怎样才能搞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达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教学目标。

高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专业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科学的数据处理精密的测试调试都有一个良好的培养作用。笔者根据这一特点,讲究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

1.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

在实际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工作中,离不开对测量原理基本概念的正确掌握,对测量原理的准确理解,对各种数据的正确处理和分析,适当运用各种传感器,测出一些物理量,通过对这些物理量的分析处理得出我们要直接或间接测量的物理参数,对科学分析,或自动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有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分析,才能提供我们必要的测量数据,为现代生产服务。在现代生产技术中,随着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设备的精度和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对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状态监测的动态试验等方面提出了迫切要求,从而使现代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如位移的测量,让学生结合电梯的楼层检测。自动化轧钢系统。机床工作状态监测系统。

1.2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也迅猛发展,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如变频技术、微机控制、FLC技术等在汽车、机械中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使高职学校的教学必须提高技术含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2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能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它是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要发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还要有科学的数据处理能力。

结合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2.1加强学习乐趣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的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能训练必须先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乐意去做。有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而乐趣是有趣的升华,只要对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参加训练。有一次,在课程中讲机床的工作状态监测,就让学生首先到工厂调查了解机床的实际自动监测系统,让学生第一感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的意义,并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兴趣大增,从而使教学得心应手。

2.2改革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传统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一般是先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再进行学生的实验室教学,这样学生技能训练和理论互相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著。为此,笔者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在讲授传感器的识别方法时,笔者将课堂教学搬到了实训室。尽管传感器都是最普通、最常用的电子元件,但对于没见过、没用过这些元器件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感性认识,很难想象真正的元器件是怎样的。笔者把这些内容放到实验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传感器,并用仪表进行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传感器,学会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又如,在机床轴承故障监测系统教学中,工作原理分析难度较大,但在实训室中让学生看演示效果,然后参与操作练习训练,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其工作原理。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理论教学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3分阶段实施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机电类专业、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学生应掌握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主要是:①测量的传感器原理,测量技术;②各种测量仪器的原理;③测量仪器仪表安装、设计与调试;④对各种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等。

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在实际操作教学中可以把整个教学目标分阶段实现

3加强专业进修,适应高职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技能教学

教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尤其是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类课程教学的教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虚拟仪器,构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业余时间除了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之外,还应加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培训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能教学要求。

以上是笔者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高职机械专业类、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内容较深、较广,学习难度较大,采用何种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还需要高职机电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少春主编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2]甘晓晔主编《测试技术》

上一篇:高校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创设情境,让语文作业焕发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