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桥也是墙

时间:2022-10-21 10:28:52

作文,是桥也是墙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写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也。”这话很直接地阐明了文章的重大社会意义。可以说,写作活动是人类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就学生而言,能够写出佳作,有助于他们交流思想、传情达意,提高思维的水平,陶冶个人的情操。

但事实往往是,学生患上了“写作焦虑症”“写作恐惧症”,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普遍缺乏写作的兴趣、热情和写作的信心。久而久之,作文语言中充斥着家长里短,泛滥着虚情假意,这显然是与课程目标相违背的,也是语文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我看来,作文其实是桥也是墙。好的作文,应该会是学生心系自然、关注社会、感恩生活的平台,更是架起师生心灵对话、沟通交流的桥梁;反之,就成为了横亘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铁墙。既是如此,那么改变现实困境,就应从双方共同努力着手。

一、教师要做好“桥梁”的设计——作文要写什么

重视“桥梁”的功用与外观。一篇好作文,首先要“言为心声” “言之有物”,就是说作文表达的情感内容要充实,摒弃“假、大、空”的东西。不管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说理,都得从真情实感出发,选取自己了解的或感受最深的鲜活的素材,写真话,诉真情,才会打动人心。另外,好文章还有一个共性就是“言之有美”,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文章要有文采。文章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要有提神之笔、出彩之句。经常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平时分析教材中的各种修辞、表现手法,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学生仔细斟酌。扮靓文章是个细活,马虎不得,好的语言应准确生动、意蕴丰富,好的文章形式应给人清爽整洁的感受。

设计系统合理的写作活动。写作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现有的写作水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话题,使他们迅速进入写作情境。命题式作文的训练固不可少,但有时也可应时应地灵活处理。比如班上学生成绩不理想,大家情绪低落,那么即刻让他们提笔写下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姑且不论字数的多少;有个女生试卷上老师多给了十分,有人夸她真实,也有人笑她很傻,就此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诚信”问题,而后下笔成文……如此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定能拾级而上。

二、学生要做好“桥梁”的施工——作文要怎么写

教师“画好了图纸”,下一步的具体施工交由学生去按质按量完成。

首先,准备好写作素材,素材从哪里来?最普遍的是去日常生活、课外阅读中挑拣。与父母的亲情互动,与同学的友情纠纷,对社会事件的责任关注,或者是从阅读名人事迹中感受到的精神品质,等等,这些整理出来都是很好的材料。切忌空话套话、无病。其次,把握好写作的进度。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到下笔成文要有个思考的过程;二是写作水平有个层级式提升过程。从监考的考场作文来看,不少学生没有时间去列提纲,打腹稿,更有甚者在挤出一段文字后脑海仍一片空白,为了凑足字数勉强应付,文不对题、词不达意,这样的“桥”也就成了容易垮塌的“豆腐渣工程”。所以,下笔切莫匆匆,一定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整体构思,才能有效进行写作。当然,写作水平的提高无法一蹴而就,须得循序渐进。这让我想起一篇关于写作的教研论文,文章提到写作活动由“话题”——“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四个部分构成, “练一练”部分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题写作。这既考虑到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如以 “坚持”为话题,可选取的素材很多。有人写“蜘蛛结网”,也有人写“小草的不屈”,还有人写《中国达人秀》节目中的草根英雄……指导学生将想好的素材写出精彩,继而阐述自己的见解,具体表现手法上可以用倒叙设悬念,也可以采取并列式结构等,语言上巧用修辞加以美化。有了教师的细致指导,学生终究会找到写作的自信,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师生要做好“桥梁”的验收——作文要怎么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机制是学生写完交给教师批改,教师打分写上几句评语就完事。这固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未免单一。一篇作文的完成,是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的,所以教师与学生都有义务和权利来进行评价。难度不高的作文,完全可以由学生互评,从学生的角度去找出文章的优劣,写上评价语言;难度深点的作文也可以让一些作文素养好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评分标准打出相应的分数,再交由教师统一审核,给出建议。如遇到师生的评价相差甚远的情况,双方可以展开论辩。这样一来,学生在品评他人作文的过程中既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提高了鉴赏能力,写作思维在无形中也得到拓展。对于写作不达标的,再悉心指导点拨,发回重写,直到有进步为止。习作中那些有个性的文章,有亮点的文章,可贴于墙上用作观摩。这好比是修建一座“桥梁”,质量不过关的无法通车,坚固美观的才会让人驻足观赏。

作文,是桥也是墙。欣赏这座桥的美丽风姿,不单要靠“设计者”合理的规划,而且还要靠“建造者”的用心、耐心施工,最后还离不开“验收部门”的严格审核。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它就会变为被人遗忘的材料,高高堆起,像一堵墙,说不定还堵住了你通往自由心灵、真实情感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十六中)

上一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浅谈文言文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