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2-10-21 10:19:40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成功的阅读教学它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而且能丰富学生情感,增进智慧,启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下面笔者谈谈自身多年来的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是明确阅读教学宗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避免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是例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找出亮点,把握要点,力求读懂作者之“心”,并且能够说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甚至于还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与主张。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二是灵活处理好教材。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灵活地处理教材。处理教材是每个语文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它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活。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认为:“许多课堂实例证明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所以在处理教材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地阅读文本、教参和相关资料,努力做到吃透文本。第二,选好处理教材的角度。通常情况下,可以从文体特点、文章特色、文本内容及课文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角度,来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合理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探讨。例如,在教《绵绵士》一文时,教师可结合文本,设计以下问题:一是作者为什么将“绵绵”和“泥土”联系起来?二是作者为什么将“绵绵土”和沙漠联系起来?三是作者为什么要写祖母、仙园姑姑、“鸟雀”?四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手法写的?用这种方法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研读。

三是优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除了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引向深处,让学生在研读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教师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明确各个成员的任务,既有人指导读,又有人讲解读,还有人示范读等等,使每个成员在合作中都有收获,都充满热情;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开展美文赏析活动,让学生感受美,体验情,获得理;可以变换角度地去阅读文本,如变换角色、人称、语气语调,或者改编、续写、缩写等,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想象力。还可以组织比较阅读。当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阅读,都要遵循阅读规律,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现状。

四是重视课外有效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来自课堂,还来自课外。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内容。著名作家赵丽宏曾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已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一些从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中选择出来的比较合适的读物,教师要围绕这些优秀的作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此外,还可以适当地引进一些优秀的时文,使学生的阅读视野能与生活、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其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时,哪些知识只需了解,哪些知识应该掌握。有些书籍只要读全书的一部分,而有些书籍只需读故事内容梗概,还有些书籍则需要细读、精读和反复读。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节,读书笔记展览,评选阅读之星、评比书香班级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总之,语文老师应尽可能地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一种自觉自主的行动,成为一种习惯。

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提出:“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

杨剑,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上一篇:浅议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困境与策略 下一篇:创设和谐氛围 激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