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时间:2022-10-21 08:02:28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

【摘 要】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主要目的。为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应摒弃陈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变教育理念;摸索采用各种有效的先进教育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培养能从事基本的对外交流的实用外语人才。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以使英语教学能尽快适应新形势,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改革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从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已有19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有了充分的了解: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校录取分数线的一再下降,使得各高校所招收的学生素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在高考招生时,高职院校往往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所招收的学生也是经过层层过滤剩下来的,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差,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完全适应当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要求。还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差,彻底放弃学习英语的态度。

二、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是科班出身,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处处体现的是实用的职业特点。由于教师对该职业缺乏研究,缺乏专业背景,讲授专业英语的难度较大,只能生硬地对教材进行翻译,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及应用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教起来难,学生学起来也难。从而突显出高职院校师资结构的问题,只是一味地追求教师学历结构的优化,却忽视了对专业应用能力的提高;一些教师队伍只注重书本理论,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再者,学校的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式需要,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指导思想的偏位 教学方式方法单调

与其他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强调“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在经济逐步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英语课的课堂应该以交际为主,强调教学互动。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的英语课变成了理论课,而不是实践课,在教学方面,教师注重对英语语法的讲解,而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交际作用。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并不是考虑到它的交际作用,而仅仅是为了通过种种英语等级的考试。

教学指导思想的偏位,势必通过教学方法表现出来。高职院校的英语课堂大都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们反复讲解的是词汇、搭配、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缺乏连贯的英语表达,以至于学生多年来掌握的口语仅限于简单的课堂用语,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英语”。学生们成了教师的“听众”,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和机会被剥夺,渴望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丧失了,运用的机会少了,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了极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教学方法还处在传统模式中:教师讲课仍然离不开黑板粉笔,缺乏多媒体及网络等辅助教学活动;图书馆及阅览室里也没有多少英文图书杂志及音像制品;课下学生没有或很少有相应的英语爱好小组和社团活动为依托,缺少或丧失英语运用的环境。这些都可以说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一个的误区,这种教学模式只能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应该说,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形势不容乐观。近些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包括学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在此,我就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的建议,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一、提高办学质量 打造特色品牌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市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只有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来,人们对大学的期望已经由原来的希望能考上大学转向:考上一所好大学――就读一个好专业――找到一个理想职业。高职院校在竞争对手如林的环境中。要占据主动地位,就要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迅速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和亲和力。品牌既可以是专业品牌、名师品牌、学生质量品牌,也可以是学校的整体形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使学校获得招生和就业的先发优势,抢占先机。

二、加强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掌握了英语这门学科的知识,还要对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职业英语的课程,这就涉及了专业之间知识点的交叉,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不可能再是21世纪教师教育事业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要不忘“育人”,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他们知识学习的引路者。同时,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健全教师进修机制,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情况下,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方式,扩大对教师的培训面。

三、改善教学模式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语言决不是仅仅掌握一些语法规则和部分词汇某些用法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课堂上,老师应认真组织教学,主动地把“课堂主角”让给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如分组讨论、分组练习对话、辩论、表演、演讲、模拟讲课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从而形成一种浓郁的、名副其实的英语课堂气氛,激发他们讲英语、用英语的积极性,避免“哑巴英语”的出现。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更应该注重教授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试当然很重要,而对于老师来说,考试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考试绝不是第一位的,考试也绝非我们的教学目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学习,以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入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等级考试的过关率。尽力让学生体会到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杜绝应试教学。此外,院校应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多媒体等新型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图书馆中英文图书的藏书量,组建英语兴趣小组或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英语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次数和效果。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还很重,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树立高职教育、教学的理念,本着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以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积极投身于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努力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为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 外语教学,2002(4).

[2]马丽萍.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2001(5): 489.

[3]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创新浅析 下一篇: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