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对动画形象喜恶的心理因素探究

时间:2022-10-21 07:20:12

影响幼儿对动画形象喜恶的心理因素探究

【摘要】研究者对随机选取的上海市两所幼儿园的148名3~6岁幼儿进行了访谈,以考察影响幼儿对动画形象喜恶的心理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喜羊羊是许多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而灰太狼和红太狼是许多幼儿讨厌的动画形象。(2)幼儿喜爱某一动画形象首先基于榜样作用,其次是审美因素,再次是投射作用、关系效应等。幼儿喜爱动画形象的原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幼儿讨厌某一动画形象首先基于与榜样作用相对的反面作用,其次是关系效应,再次是审美因素等。研究者据此对动画形象设计者以及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动画形象;心理因素;幼儿;喜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7/08-0054-06

一、问题的提出

动画形象对儿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原因是动画形象设计往往紧扣儿童心理特点,能打动儿童的心,让儿童喜爱。〔1,2〕

我国关于动画形象设计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研究主要涉及儿童对动画角色的认同度以及动画角色设计的方法、技巧等。〔3,4〕相比之下,国外此类研究更多且更为深入。国内外已有研究将影响儿童对动画形象喜恶的心理因素归纳为审美因素、榜样作用、性别角色意识、投射作用等。关于审美因素,国内外已有研究均发现:所有儿童喜爱某一动画形象的首选原因就是这一形象的外形条件出色。〔5-8〕关于榜样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被选为最受儿童喜爱的动画形象的大多是儿童所喜欢的动画片中的正面人物。〔9〕如柯南、奥特曼等。关于性别角色认同,有研究发现,儿童在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动画形象时较大程度地受他们对自身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10〕男孩和女孩所喜欢的动画形象在性别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男孩倾向于喜欢男性角色,而女孩则倾向于喜欢女性角色。〔11〕关于投射作用,一项针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研究发现,这部动画片中的动画人物性格各异,其中懒羊羊等动画形象和很多普通孩子一样,有很多小毛病,如不想做作业、劳动时偷懒、喜欢睡懒觉等,他们并不是要让孩子仰视的不可企及的“好孩子”“小英雄”。〔12〕但正因为不完美,这些动画形象反而让孩子们感到极具亲和力,孩子们从它们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与之产生了共鸣。

然而,以往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如,关于审美因素,以往的研究往往是笼统地指出儿童喜爱的动画形象有着怎样的外貌特点,却没有具体考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所喜爱的动画形象的外貌是否存在差异。关于榜样作用,国内学者更多是从儿童喜欢的动画形象是否是正面形象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而国外学者对于“榜样”的定义则更为具体化,包括具有领导力、具有幽默感等。关于性别角色认同,也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例如,儿童对动画形象的喜恶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当他们面对一个与其同性别的非正面角色和另一个与其不同性别的正面角色时,他们会倾向于喜欢哪一个。关于投射作用,已有研究中猜想较多,实证较少,这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另外,幼儿除了将自身投射到喜爱的动画形象之上外,是否也会将自身所处的环境投射到喜爱的动画片情境中,这也是值得进一步考察的问题。

探究儿童对动画形象喜恶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心理,了解动画形象对儿童的影响,从而借助于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同时,也可为动画形象的设计提供借鉴,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幼儿喜爱哪些动画形象,讨厌哪些动画形象?(2)影响幼儿对动画形象喜恶的心理因素有哪些?(3)不同性别的幼儿在对动画形象的喜恶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试来自上海市2所一级园,共148名3~6岁幼儿。其中大班幼儿56名,中班幼儿53名,小班幼儿39名;男孩82名,女孩66名。

(二)研究程序

研究者对148名幼儿进行了一对一的个别访谈,访谈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访谈问题包括:你最喜欢的动画形象是什么,为什么?你最不喜欢的动画形象是什么,为什么?对于个别幼儿的回答,访谈者又进行了追问,旨在了解幼儿喜欢或不喜欢某一动画形象的确切原因。

研究者对访谈过程作了记录。所有数据在进行编码后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喜爱和讨厌的动画形象

排在幼儿喜爱和讨厌的前五名的动画形象见表1和表2。除此之外,部分幼儿还提到他们喜爱大耳朵图图、米老鼠、朵拉、巧虎等动画形象,讨厌狼外婆、猪八戒等动画形象。

(二)幼儿喜爱某一动画形象的原因及其性别差异

1.幼儿喜爱某一动画形象的原因

通过对幼儿的访谈,研究者归纳出影响幼儿喜爱或讨厌某一动画形象的几大因素。综合已有研究对相关概念的表述,研究者对这些因素分别作了定义:审美因素——出于对动画形象的现实美或艺术美的判断而决定对该动画形象的喜恶。榜样作用/反面作用——幼儿观察到动画形象良好/不良的行为表现等,因而决定喜爱/讨厌该动画形象。性别角色意识——由于对自己性别身份(是男孩还是女孩)的认识而选择喜爱与自己同一性别的动画形象或讨厌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动画形象。年龄意识——幼儿基于对自身年龄的认识而选择喜爱与自身年龄相符或讨厌与自身年龄不符的动画形象。投射作用——幼儿依据自身需要以及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身的特征转移到动画形象上,从而决定对该动画形象的喜恶。关系效应——幼儿出于对动画形象间关系的理解或对动画片与现实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决定对某一动画形象的喜恶。接触频率——由于频繁接触而加深对某一动画形象的喜恶。动画片本身——幼儿将对动画片的喜恶迁移到对该动画片中具体动画形象喜恶的判断中。

研究者对幼儿喜爱某一动画形象的原因作了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幼儿喜爱某一动画形象的原因之中,榜样作用是首选因素,其次是审美因素,再次是投射作用、关系效应、性别角色意识等。

上一篇:浅谈“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