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21 07:04:42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有创新才能有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兴趣培养,引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教师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激趣、板书激趣、电化辅助激趣,也可以让学生讨论生趣、实践体趣、提问诱趣等,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讨论,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新。

二、引导学生讨论,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启发学生多思,多议。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展开思维,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实践,从而找到新颖独特的解题方式或创造性的发现,教师适时给予点拨,鼓励学生勤动脑,挖掘其最大潜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专制式的教学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上,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课堂环境的民主、和谐,使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从而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鼓励发散,拓展创新思维之路

教学中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十分重要。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要消除学生认为必须按常规进行的思维规矩,多进行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这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变果为因,逆向思维。例如:几何证明题可以先从求证入手,一直考虑到已知部分,最后写出证明过程。2、多向探求,多向思维。创造思维既不苟同于传统的一般方法,又提出多种可能性。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最好形式。例如:初三代数中常见的测量楼高(或塔高)一类的习题,教师不要让学生局限在书本给出的方法,可由学生去自由想象,可采用哪些方法来测得楼顶高度,学生的想象可调五花八门,但这其中就不乏可行性的创造性的方法。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氢气球,一端系上绳子,然后把气球放到楼顶高度,再测量绳子;有的提出先测量一层楼高度,然后推算即可;有的说可以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有的结合形似知识进行计算。但也有些想法不切实际,也不易操作,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前活跃,每种方法都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据此,在教学中老师可设计能拓展学生思路的问题,引导学生变换角度灵活思考,开展不同程度的争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可以从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开始,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具有创新活动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进行创新活动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结合课本上的探究题来开展活动,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一题多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不断的形成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根本任务。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身边的条件,想法设法的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可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上一篇:用新课程理念打造小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