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心内直视术后监护期的心理护理及分析

时间:2022-10-21 03:58:52

患儿心内直视术后监护期的心理护理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入住ICU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实施心理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访谈、调查、心理行为观察法对150例先心病患儿进行心理分析,针对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特点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护理后安静型、紧张型、恐惧型及抗拒型患儿分别为113、15、8及14例。护理前、后心理行为反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ICU;心理行为;心理护理;心内直视术;患儿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成为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多数患儿是独生子女,受到过分宠爱,有任性、好动、爱哭的性格,加上心内直视术后与亲人的分离,手术创伤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很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行为反应[1]。针对本组150例心内直视术后入住ICU患儿的心理状态的观察分析,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先心病患儿150例。男孩86例,女孩64例; 1~3岁36例,3~6的65例,7~14的49例;室间隔缺损70例,法洛氏四联症50例,心内膜垫缺损15例,流出道狭窄14例,单心房1例。入住ICU最短3 d,最长7 d,平均5 d,均为择期手术。

2 心理分析

心内直视术后入住ICU的患儿,第一时间清醒时,看到的是周围完全陌生的环境:各种型号的监护仪器、自己身上安置的五颜六色的导线、输液管、输血管、引流管,听到的是周围各种监护仪发出的声音,感到气管插管插到咽喉部的异物感;四肢被固定,活动受限;加上身边找不到自己的亲人、刀口疼痛等,易产生不良的心理行为反应。

3 心理护理

3.1 通过改善ICU环境来改善先心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 心内直视术后入住ICU的患儿,清醒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天花板,笔者建议除把ICU建设成宽敞、明亮、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以外,还要在房间墙顶的四角布置些塑料型花草,把天花板改成以绿色基调为主的自然风景,使先心病患儿首先感觉到春天的气息,生命无处不在。ICU护士穿的工作服,要以柔和安静色调为主,让患儿有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

3.2 运用体态语言来改善先心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 患儿带气管插管,清醒后往往难以忍受,躁动不安,容易使气管插管、输液通路及其他管道脱落,而且显著增大氧耗量,患儿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果患儿安静,可以减少心肌氧耗量,减轻心脏负担。针对此,运用合适的体态语言进行护理,效果较好。对心内直视术后的患儿耐心解释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一旦脱落危及生命。说话态度和蔼,同时进行一些非语言形式表示心理需求的训练,如诉切口疼痛紧握拳头,叫护士拍拍床沿,咽喉部不适紧皱眉头,尿管刺激闭闭眼睛,同意护士的看法点点头,否定护士的看法摇摇头等,每当猜中患儿的主诉,看到他会心的微笑,就知道不良的心理行为已有所缓解。

3.3 拔除气管插管初期的心理护理 术前禁食水、术前针、麻药、手术中水分丢失等使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感到特别口渴。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残留的易造成呕吐误吸,所以清醒拔管后的患儿需禁食水4~6 h。1~3岁的患儿自控能力及语言沟通能力差,满身都是导线、引流管,不能抱,智力发展尚未对抽象事物全面了解,进行心理护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可用注射器滴少量糖水作为奖励。4~14岁的患儿,当他们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护士不能断然拒绝,而是表示了解,不要用恐吓、训斥的方式与患儿交流,声音应平和、舒缓,态度诚恳,耐心的开导,劝慰,分散注意力,这样不仅消除了患儿紧张、焦虑、恐惧、抗拒的心理,而且还能发挥患儿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

3.4 运用母爱替代[2]来改善先心病患儿的心理行为反应 父母平时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术前采用隐瞒、把手术对身体造成的创伤形容为“扎针的感觉”、“睡一觉就可以”的缩小化思想,致使有的患儿一清醒就拼命反抗。对1~3岁的患儿可首选盐酸吗啡小剂量静推,起到镇静、镇痛作用,还能缓解呼吸困难,还可用盐酸芬太尼加阿端静推泵入的方法。对4~14岁患儿,目光要柔和的注视着患儿,告诉他手术已顺利完成,现已安全的躺在病床上;给予轻拍、,使患儿感觉到ICU护士象妈妈一样亲切,同时患儿的皮肤饥饿现象[3]得以充分满足;讲一些、小英雄的故事给予鼓励,让患儿尽可能的减轻紧张、焦虑、恐惧和抗拒的心理行为。

3.5 严重焦虑和恐惧患儿的心理护理 长期受病痛折磨的先心病患儿,特别是心内直视术后第1天,焦虑和恐惧行为表现更为突出,有的不停的念叨“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是不是爸爸妈妈看我淘气,对我的惩罚呢”、“是不是以后我上不成学了”,或者不言不语,目光呆滞,四肢僵硬,这时我们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患儿手术的重要性及意义、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如何顺利度过ICU监护期、治愈后回归社会的社会适应能力,消除先心病患儿的焦虑、恐惧行为,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效果评价

150例带气管插管的不同年龄段患儿接受心理护理前后心理行为比较如下:接受心理护理前,安静型、紧张型、恐惧型、抗拒型患儿分别为31、41、23及45例;接受心理护理后,安静型、紧张型、恐惧型、抗拒型患儿分别为113、15、8及14例。护理前、后心理行为反应有统计学差异(P

5 护理体会

针对心内直视术后入住ICU的患儿,运用“改善周围环境”、“体态语言”、“心理护理”、“母爱替代”等护理模式,能帮助患儿尽早的脱离呼吸机,减轻患儿各种不良心理行为状态的发生,为患儿术后顺利的度过ICU监护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繁荣,王建慧.住院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教育.中国校医,2000,14(5):383.

[2] 席秀琴,张玉萍,耿浩然.母爱替代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山西职工医学院学院,2005,15(1):66.

[3] 程艳萍,苏丹.住院儿童心理护理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中国实用医药,2009,4(4):230.

上一篇: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观察 下一篇:糖尿病合并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