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及疏导对策

时间:2022-10-21 02:55:14

浅谈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及疏导对策

【摘 要】据可靠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死亡;自杀已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12–18岁)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上有“成人感”,心理上却是半成人状态;言语上常有片面性、绝对性;行为上常有冲动性、爆发性和极端性;情绪方面既易喜又易悲,波动幅度大且难于自控。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心理卫生知识的匮乏,青少年学习和社会适应等不良影响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老师和家长所忽略。

【关键词】情感青少年情感;身心疾病;调节方法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4-02

【中图分类号】R8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反映.是心理活动的“染色剂”和“催化剂”。人类通过主观事实的认识,产生相应的情感状态,井在此激励下,进行有意识变革事物的实践活动。因此,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无不染上情感色彩。青少年的情感随其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及自我意识的增强,同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学校教育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形成了丰富多彩并充满神秘情调的情感特征。遇到高兴的人或事.他们就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反之,他们便会形成愤怒、悲痛、恐惧、失落、逆反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理解、尊重与保护青少年的情绪、情感是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客辞的责任。同时帮助和指导培养良好的情感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意义。

1 情感与情绪障碍引起的身心疾病

1.1 心因性躯体疾病。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需要的关系的认知反映.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当人发生情绪变化时.常常会随着出现系列的机体变化,现代心理医学表明.不良情绪因素是诱发心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如果长期心情不舒畅、悲愤、急躁、恼怒、孤独、焦虑、压抑等,就容易引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月经不调、肠胃不适、癌症等心因性疾病。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患者中,由于情绪、情感因素造成的病例占74%。

1.2 心因性皮肤病。皮肤和人的情绪密切相关.因此.过度紧张、悲痛、急躁、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导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皮肤抵抗力低下,失去屏障作用,使细菌、病毒、寄生虫乘机而入出现皮炎、湿疹、黄褐斑、雀斑等各种心因性皮肤病。

1.3 心理障碍。青少年是儿童过渡到成人的一个特殊阶股,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时期,既有儿童时期的特点,又有成人期一些萌芽的东西,容易发生心理矛盾冲突和行为过失,常表现在求知欲与识别力、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受暗示性、情绪与理智、闭锁性与交往欲、理想与现实、个人要求与经济能力等的矛盾中,加之学业过重,学校、家长教育不当、生活单调而形成的心理压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往往又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学习障碍、社会适应不良和不良的行为等,表现在多愁善感、敏感多疑、急躁易怒、嫉妒、自卑、逆反。严重者出现抑郁症。抑郁症医学上称情感障碍,第一号心理杀手。资料证明:青少年自杀原因68.3%为情感障碍。主要是从小溺爱,很少受过大的挫折,有突发事件承受不了.悲观失望、自责、自卑而轻生,2004年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组对24013名儿童少年进行了调查,行为检出率14.97%。2006上海教科所对800名初中生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在重点中学心理问题检出率男14.95%、女9.06%,一般中心男为19.16%,女为11.13%。

2 疏导对策

指导青少年学会积极的情绪自我调节和培养美好的健康情感是学校心理卫生及健康教育应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

国内外心理学家常用的调节方法有:

2.1 心理补偿与升华:将自己不容易实现的欲望进行改变,指向比较高的目标和方向。这是人们适应环境中最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的防卫机制。假如某一方面收到严重挫折,切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格言激励着许多失败者从苦恼、彷徨中解脱出来,冷静思考、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使之成为取得成功的条件,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念,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通向理想的目标。

2.2 幽默:是一种高尚的心理防卫机制。人处于难堪的境地,以含蓄、双关、恢谐、讽喻等形式进行自我解嘲、处理问题、摆脱困境.既无伤大雅、又可解除难堪局面.

2.3 情感转移法: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喜怒哀乐人皆有之,遇到挫折、困难不要陷入自我烦恼中,要增加生活中的情趣乃是明智之举。可以从事自己爱好的写字、绘画、打球、看电视等.这样可以把苦恼、烦恼、愤怒、忧虑等情感转移掉,恢复心理上的平静。

2.4 情感渲泄法:如有一时想不通的苦衷.千万不要闷在心里,适当渲泄有缓解紧张、解脱精神压力的作用,可在长者面前倾吐心中的不快.把话讲出来。家长也应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哭也是一种自我心量调节的措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渲泄和分流。

2.5 自我安慰法:当受到挫折或考场落榜时,不要沉湎于幻想和追悔之中,要学会自我安慰:“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自己问心无愧”。坚信“明天会更好”,但这是一种消极的防卫方法,仅能保持暂时的心理平衡,免受伤害。过后应冷静分析原因,重新确立目标,继续努力。

总之,指导青少年正确的提高自我疏导、自我调节和稳定情绪的能力是近年来需加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刻不容缓的主题工作内容。

愿此文能唤起更多的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这是我写此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灵聪 宋兴川编著《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第21页。

[2] 李晓文 《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第1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

[3] 2001.10贾季平著《11例中学生自杀事件探究及其对策》(调研报告)

上一篇:浅析导师制在护理学本科教育中的特殊优势 下一篇: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的培训方法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