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

时间:2022-10-21 12:23:08

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应用最普遍的材料,混凝土是由一定比例的水泥和砂、石料、水或掺适量外加剂拌合而成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混凝土裂缝使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使建筑物受到危害。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控制措施;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8;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109-01

1、常见裂缝分类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况较为复杂,综合因素较多。对于某种裂缝的出现,人们很难给予一个准确明晰的原因分析。工程实践证明,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变形、荷载以及不均匀沉降。一般由温差、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变形赞成的裂缝约占80%,荷载等造成的约占20%,当然还需要考虑其综合原因。根据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人们常把混凝土裂缝归纳为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沉降裂缝、徐变裂缝、应力裂缝和施工裂缝等几大类。

2、裂缝产生原因

2.1 混凝土的收缩。由于混疑土特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经过了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近而产生收缩,根据力学分析,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伸展。当混凝土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通常是开裂的部位。

2.2 力学形变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均会产生裂缝,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实际的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各工种交叉作业,势必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钢筋弯曲变形、下沉,保护层过大,导致板面裂缝也是常有发生。

2.3 温度导致裂缝。我们知道,水泥的特点是快硬、高强、水化热大,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实践得知,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3、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3.1收缩裂缝控制

收缩裂缝主要是内部湿度的变化导致的,因此对其控制主要在于对内部结构及构件湿度的控制,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提高对混凝土早期养护的程度,比如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用草垫、塑料薄膜或者草袋等,对混凝土外表进行一定的覆盖,并洒水以维持其湿润程度,提高养护质量,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气,比如低湿度或者高温度等状况,则需延长养护的时间[2];用密封保水的方法降低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比如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者喷养护剂等,降低水分蒸发;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持续的洒水或者覆盖,以增长其保湿养护时间,尤其是对一些薄壁的构建来讲,需要将其搁置到阴凉地方并进行覆盖。

3.2应力裂缝控制

对应力裂变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点:准确把握拆模的时间,避免出现过早或者过完的现象以及敲击过重等造成的影响,有效控制施工临时堆载,在对构建堆放、运输以及吊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吊点与支承位置的稳定与准确,从而避免出现震动及碰撞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配料、模板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与控制,保证结构构件钢筋的位置、支撑位置、安装支撑系统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均达到制定的标准与要求;尽量避免在松软土或者松填土上直接支模或者是制作预制构件等,另外还需要注意排水工作,避免发横水管漏水造成地基损坏的现象;预应力构件在其放张或者张拉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混凝土强度的有效保持,并要求控制应力的准确性,另外在胎模端部还需要有弹性橡胶等,以此缓解胎模角度避免构建回缩过程中被卡住等现象的发生。

3.3温度裂缝的控制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由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其中一种或数种措施。

3.4施工裂缝的控制

木模板浇水湿透,防止胀模将混凝土拉裂。采用翻转脱模时应平稳,防止剧烈冲击和振动,并应在平整坚实的铺砂地面上进行;预应力构件预留孔时管芯要平直,混凝土浇筑后定时(15min左右)转动钢管,抽管时间以手压混凝土表面不显印痕为宜,抽管时应平稳缓慢;胎模应选用有效的隔离剂,起模前先用斤顶均匀松动,再平缓起吊;构件堆放要按支承受力状态设置垫木,重叠堆放时,支点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做好标记,避免板、梁、柱构件反放;运输中,构件之间设置垫木并互相绑牢,防止晃动碰撞;屋架、柱等大型构件吊装,应按规定设置吊点;吊装屋架等侧向刚度差的构件时,应用脚手架横向加固,并设牵引绳,防止吊装过程中晃动、碰撞;混凝土冬期施工在掺加氯盐早强剂,同时也应掺加亚硝酸钠阻锈剂(为水泥质量的1%-2%);滑动模板应确保安装尺寸和质量,施工中若因某种原因停滑时间过长,应松开模板后再滑升,以防止拉裂混凝土。

四、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4.1表面修补

常用的方法有:压实抹平,涂抹环氧胶黏剂,并喷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压抹环氧胶泥,环氧树脂粘贴玻璃丝布,增加整体面层,钢锚栓缝合等。

4.2局部修复

常用的方法有填充法、预应力法、局部凿除重新浇筑混凝土等。

4.3水泥压力灌浆法

适用于缝宽≥0.5mm的稳定裂缝。

4.4化学灌浆法

可灌入缝宽≥0.05mm的裂缝。

4.5减小结构内力

常用方法是卸载或控制荷载,设置卸载结构,增设支点或支撑,改简支梁为连续梁等。

4.6结构补强

常用方法有增加钢筋、加厚板、外包钢筋混凝土、外包钢、粘结钢板、预应力补强体系。因超荷载产生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用结构补强法。

4.7改变结构方案,加强整体刚度

例如,框架裂缝采用增设隔板深梁法处理。

4.8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做法简单、费用低。宽度水平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4.9其他方法

常用方法有拆除重做,改善结构使用条件,通过试验或分析论证不处理等。

选择处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裂缝性质、大小、位置、环境、处理目的,以及结构受力情况和停用情况等。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施工裂缝问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思想重视和施工技术创新,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上一篇:路桥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综述 下一篇: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的安全分析与防护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