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探讨

时间:2022-10-21 12:16:41

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探讨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将城市发展的战略思想定位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城镇发展的速度。因此,城镇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的状况,并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本文将简要分析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旨在促进城镇给排水规划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城镇制的数目不断增加,从发展的眼光看,今后生活在城镇的人口会逐渐增加。城镇用水的急剧增加,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城镇给排水规划的问题。过去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常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工作,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必须尽快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城镇,这对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建设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给排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城镇人口数占我国总人口数的大半,但是城镇发展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镇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另外,相关基础资料的严重缺乏,使工业、企业的三废污染影响严重,也为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影响。城镇大多数用水都是直接采取抽取地下水的方式,而大规模的抽取地下水资源会严重影响城镇当地的地质结构安全,违背城市规划作出的安全要求。针对相对严重的是城镇污水排放问题,大多数城镇的做法是将污水直接排放河流中,直接导致河流水的严重污染,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的质量进一步下降。

二、关于城镇给排水系统用水量的计算

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用水构成了综合生活用水量的指标,综合用水量是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与规划人口数的乘积数。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与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的规划,应与当地社会的发展规划相适应。城镇总体规划和水资源充沛的程度,要依据用水定额的基础数据并结合给排水工程发展的条件,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后再确定。城镇用水人口较大城市少,居民的住房条件、给排水卫生设备的完善程度以及生活水平都比大城市的相关指标的水平低,用水定额相对的也比较低。但是目前对这一指标的确定,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相关标准。“集中龙头取水”的用水模式在城镇已逐渐被取缔,“室内有水龙头、无卫生设备”的模式在欠发达的小城镇中还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大部分城镇楼房比例已经达到将近70%左右的幅度,城镇人口居住条件比人口拥挤的大中城市居民要好很多。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城镇居民建房也正向着卫生间洗、浴、厕三件套的目标看齐。当前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较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低,但是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来分析,城镇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逐渐增加。小城镇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定额的差距在不断拉近。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发展的目标来预测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额度。

二、城镇排水体制的选择

(一)在城镇排水系统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合理的选择排水体制, 它不仅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排水系统是否实用以及是否满足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成本、初期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费用成本。对于采用分流制于采用合流制的选择,可以从环境保护、基建投资、管渠维护管理、工程施工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现阶段,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所以在进行排水体制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城镇发展的特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的同时, 满足保护环境与生态的相关要求。

(二)给排水体制的选择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工程规划中可以作分期建设的计划。大多数的城镇现有排水系统均为污水与雨水合流制,所以常常会有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流入水体,使水资源污染处理达不到环境保护的标准。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对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或分流制的相关选择,可以依据城镇改造的需要,争取将其过渡到雨水、污水分流制,并逐步对给排水管渠系统进行改造。其次,也可以进行分期修建截流干管的工程,将出现的合流管渠的污水截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远期规划根据城镇的改造需要, 逐步实行改造过渡到分流制。对其也可以逐片进行改造合流管渠系统, 将其真正过渡到分流系统。这样的工程规划可以保证资金的运行与分期建设顺利进行下去,做到建设一区域, 受益一区域。总而言之,城镇给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在充分结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原有排水设施、地形、水体等因素, 并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来确定。

三、城镇给排水污水处理工艺

在城镇给排水规划中,还必须考虑污水的处理工艺的相关问题。在进行给排水工程规划时,首先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挖掘区土质的特点后在进行设计工作,以确保该区域挖掘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挖掘工作时尽量避免塌方的情况发生,合理安放土方并在施工中防止雨水流入沟槽。在安排给水管道分布时,一定要根据调查地下其他管道、电缆、建筑结构的数据进行工程的合理规划。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同时设计建设的,直接排入水体的污水及初期雨水会对其造成严重污染。由于城镇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企业,由于污水处理配套设备跟不上或污泥处置不当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同时建设安全的排水系统,完善管网、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置系统等的建设。大多数情况下,城镇企业的发展往往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特别是我国东部一些城镇出现了地域上的聚集式生产格局,其工业废水在城镇污水中占较大比例,使城镇污水呈现出一定特点。然而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也逐渐出现了固定的“模式化”现象,处理工艺选择不具有任何的针对性,只是片面的强调一种工艺适用于某一整片区域。这些仍然存在问题,都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所掌握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结合当地环境及地质特点进行总结,选择切实有效的处理办法。综合考虑流域的环境容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四、排水管网的设计与组成选择

排水管网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排水系统最为主要的部分,城镇排水管网分布没有大、中城市管网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程施工复杂程度。一般城镇的排水系统管渠规划,都是在原有管渠的设计基础之上进行改造的。这样既能降低施工成本,还能适其当地生产力发展状况。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有效的排放雨水、污水,这也使城镇的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还会引起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在进行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时,可以考虑在原有沟渠道设盖板的同时,选用排水塑料管以及混凝土排水管,并严格按照国家拟定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城镇给排水工程能够满足污水、雨水的分流处理,有效进行污水防治和提升排水系统的性能。

五、关于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相关建议

在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方面,应结合小城镇自身特点,对全镇辖区范围内的村镇进行合理分布和对对应项目进行全面布局。城镇规模小、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不宜截然分开,应具体布置建筑、道路、绿化、管线工程等,细致规划,尽量减少拆迁量,避免浪费。水厂的运营模式,应不断探寻各种新的运营模式,使城镇给水系统可持续发挥作用。加强水资源给排水系统的管理,针对给排水现状的混乱状态,应切实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及现状普查工作,为以后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以建立专业部门承担以上工作的同时,对给排水设施进行日常的养护和管理,以保证建成后的设施能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各城镇排放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水质的相关特点,正确选择污水处理工艺,绝不能照搬照抄某种污水处理工艺,综合考虑流域的环境容量,控制污染物浓度,并对其进行总量控制。

总结: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镇的给排水工程也必须适时的提出可行性的规划方案,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倡导环保节能的先进理念。确保及时发现城镇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城镇给排水规划的科学合理性。随着我国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设施的日益完善,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问题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环保保护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另外,与之相对的另一个问题,是污染物严重集中的排放问题。这也会成为城镇的给水排水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便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启令.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0).

[2]邓春霞.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与相关专业的衔接问题[J].建筑设计与应用,2008(12).

[3]龙腾锐.对我国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设施建设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9(5).

上一篇:保护自然资源 建设青岛山水城市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