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新教材的改变

时间:2022-10-21 09:03:02

浅谈中职数学新教材的改变

【内容摘要】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学校开设的文化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主要基础课程。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的编写是否科学,是否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必将对数学教学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从分析今年使用的中职的数学新教材一年来的实际入手,并从新课改的视角,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计算器应用等几个方面对现行新教材特点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数学新教材 新课改 特点 中职生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各专业课教学对数学知识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依赖性,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的编写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中职生的发展。今年使用的数学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对教材内容结构要求,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共五本。相比与老教材确实有很多改变,本文就对这些改变结合自身使用过程中的经验谈谈这些改变对于教学的帮助。

一、淡化理论,强化了应用,体现中职培养目标特点

新教材努力体现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中职学生的素质特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性的应用性人才,直接面向社会。中职的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的知识学习,主要是承接义务教育后的基础性学习。二是技能学习,包括在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这要求我们的课程必须是系统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与之前的老教材相比淡化了理论,强化了应用,重视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中职教育中数学化水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数学教育过于死板,因此新教材淡化材料的逻辑组织,减少了理论推导,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新教材从概念的引入到相关知识的应用,再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这一节,老教材中在处理这以问题时内容例题都过于单一,而新教材中例题充分发挥了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同时增加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的分段函数,通过几道例题和练习加以学习和认识,这样让学生把学习的函数知识充分的应用到生活中。

同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了让数学课更进一步的与专业知识结合,教材分为基础、职业和拓展三个模块,其中职业模块包含“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这不像老教材,所有专业学习都一样,体现不了专业的差异性。例如在财经专业中,学生在学习企业盈亏平衡分析时要用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与利润函数,因此财经专业教材时安排成本函数、收入函数与利润函数等相关数学内容,便于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

二、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

由于这几年的高校扩招,高中的分数线不断减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进入中职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数学学科,他们不仅存在知识上的缺陷,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因此新教材降低了教材的难度,注意了初高中内容的过渡和衔接,很多内容都是在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数学内容。例如新教材基础模块的上册里,还增加了关于预备知识这一附录章节,主要都是复习初中里的一些基础知识:因式分解、分母有理化、根式的运算等等。这都是我们学生最薄弱的环节,现在可以帮助他们打好学习中职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顺利的与课程前几章内容斜街,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有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中职学校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一点用处也没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教材对以往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减少了一些陈旧的、纯理论的知识。例如对于老教材中的逻辑用语,像其中的德·摩根(De Morgen)定律,对于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很大联系,也不符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因此新课程进行了删减,只留下了充要条件这部分内容。另外老教材里是先介绍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解因式方法,然后在函数章节里又学习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法。分解因式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过程复杂,根本不具有实用性,并不为今后的教学所采用。而且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发现很多学生每每在学习了这种方法后造成了解题定式,反而不习惯于常用的区间法和图像法,这样的教材设计不但造成了知识的分离,更增加学习的难度,因此新教材中删减了这部分内容,直接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像法。对于我们的教学有明显的帮助,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不少。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本中有些定理公式的证明,还很难以接受理解。比如解析几何中关于直线方程的推导中职生学习起来还是很有困难,他们更习惯于利用直线方程解题,所以我觉得新教材对于有些教学内容还可以再删减,进一步的降低难度,此时我们可以简化或忽略证明过程,更多的通过举例说明,加深对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

新课改强调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一般专业课教学时都采用“先动手,后理论,再做题”的教学方法,数学课虽然不能像专业课一样,但是在引入新概念时,可以介绍概念的形成过程或背景,也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或以数学内在的矛盾提出问题,引入概念。因此问题情境引入的学习方法是这次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新教材对大部分章节的知识点,首先是提出问题或者给出某个实际现象,然后给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求解,其次是根据具体问题抽象出新的知识点,再对知识点进行一般的性质讨论,最后进行必要的数学训练。这样最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但由于中职生的数学基础很差,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我们不但要善于提出问题,还有义务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而且使得学生有机会在思考中不断修正错误,开拓思维。

例如,新教材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这一节由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象棋的趣味数学小故事引入,记得当时学生在津津有味的听过这个故事后对这一节的内容有超乎寻常的兴趣,都急切的想知道国王到底承诺奖赏给达依尔的麦粒数是多少?这节课无论从学生参与广泛程度还是教学效果都比以往使用老教材要得到很大提高。因此,以问题引入的形式教学,可以增强中职生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并且让他们在思考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当然对于课本中在新课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达不到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中职生很多时候不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过于枯燥等很多非智力因素造成,对于中职生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就靠这一点,很多时候,要求我们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力求亲近、活泼、数形结合、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因此新教材用不同色彩和图片体现,使学生一目了然,给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机会和思考的空间。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顺应社会发展

新课改强调课程内容现代化、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作为直接面向生产的中职学生,对计算器及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发展后劲。计算器及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常用工具,使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使教学过程更清晰准确。更容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率。新教材注意了计算器及计算机等现代先进技术软件的使用,这在不少章节都有明显的体现,例如教材中对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这一节的内容,利用配套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让教学中的所涉及的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观察的事物能清晰的呈现,更便于学生观察和发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掌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在部分章节课后还有若干数学实习课题或软件实习课题,需要学生使用一定的实习工具,计算机软件或收集数据完成,顺应了信息社会的需要。

五、结语

最后,新教材每一章节都有关于一些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或者与本章节知识有关的数学拓展知识阅读,学生非常感兴趣,我认为在教材还可以插入一些结合专业知识编写的材料或者是中职优秀毕业生成功创业事迹的材料,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都是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验。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落实新的理念,如何才能很有效的完成新课改规定的教学内容,如何更好的引导中职学生学习数学,这些还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的使用新教材,同时该积极的发现其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达到中职教育新课改的要求,让中职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

[2] 陈昌平 主编.《数学教育比较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3] 朱燕平.《中职数学新教材引发的困惑与思考》,广东东莞寮步职业技术学校.

[4] 林崇德 主编.《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华东师大出版社.

[5]《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3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金融学校)

上一篇:留胡子,不留胡子? 下一篇:语文教学的情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