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管理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21 07:25:17

提高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管理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摘要】教学管理的实效性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当代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设计学科的基础教学管理特点出发,针对当前基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影响基础教学管理实效性的重点要素,从而试图找到提高其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设计学科 基础教学管理 实效性

一、设计学科基础教学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在整个设计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和市场需求,因此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积极探讨研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打破原有狭隘的以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教学模式及教学格局,才能为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践教学

作橐帐跎杓平逃,实践是基础、是关键,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技能训练更加多,课堂教学中往往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创作实践中锻炼绘画和艺术设计的基本功。艺术设计教学安排往往较其他学科有更多的动手和观察时间,这是培养艺术家和艺术设计师的必然要求。

二、艺术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艺术高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在管理方面更加传统,普遍不太重视教学管理,只是简单地延续过去的传统习惯和方法。艺术高校多将绝大多数资源和精力用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上,不注重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这也就导致了艺术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普遍较之综合性高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不利于教学管理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教学秩序甚至教学质量。

正是由于艺术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教学管理实践也就缺乏先进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导,普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同时,对教学管理研究的匮乏,更加加重了管理理念的落后,制约了艺术高校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另外,由于艺术高校自身的特点,导致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并不完全适用于艺术高校,有些具体操作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艺术专业教学的灵活性与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因此更好地协调教学管理与艺术专业特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艺术高校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提高艺术高校教学管理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学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正确有效的管理方式应该是关心人和关心工作的高度统一,因此教学管理也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管理面对的是教师和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体现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一定要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尊重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能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充分考虑教师的要求,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在对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关爱学生,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同时,也要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协调好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艺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点,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艺术高校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来说,有其独有的学科特点,艺术类专业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求异、创新,以寻求不同与前人的创意思路、设计理念,以及实践课程的比重相对其他学科较大。这些学科特点都成为影响艺术高校教学管理实效的因素,也对艺术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艺术高校教学管理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质量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就要注重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管理者的奉献、服务精神,不仅要有专业的教育教学理论、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既要靠教学管理者个人的不懈努力,同时艺术高校也要多为教学管理者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开阔教学管理者的视野,丰富、充实其头脑,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艺术高校的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当前,艺术高校中的教学管理者在学历、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参差不齐,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所学的专业或之前所从事的工作同教学管理相差甚远,因此这部分教学管理者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教学管理的相关理论。显而易见,这些都将影响教学管理的实效。

(三)运用适合设计学科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与方式

设计学科通常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提升,因此采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与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在美国等国家已经在艺术学科普遍采用网络教学管理体系,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向课堂和网络相结合。

把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管理合理地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授课模式更新,研究成果既可服务于本校教学,又可为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网络管理提供借鉴经验。

(四)教学管理的基础设施

管理队伍建设是教学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而作为“物”的因素的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教学管理的基本硬件。教学管理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包括合理、便捷的教学管理系统,教学档案的存储空间等。尤其艺术高校的教学成果各式各样,很多都是艺术作品等非书面的东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难度。因此,教学管理的基础设施也成为影响教学管理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五)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

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变化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渐更新、进步。高校教学管理不是简单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堆积,而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的,是高校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艺术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管理者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深入研究艺术类教学管理的规律,并将新的管理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来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以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另外还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六)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

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任务,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的办学重心全面转移到质量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

教学管理执行力的评价是教学管理执行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执行力考核和测评机制,结合利用目标管理考核法、关键业绩指标法、战略管理法等工具和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执行不力的状况运用多种方式加以规范、督促、指导等,才能不断校正和调整执行力运作轨迹,确保健康运作的执行之路。

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教学秩序的有效途径。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设计学科当中,基础教学管理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由于其专有的学科特点,艺术高校的教学管理也与其他普通高校有些不同,对其实效性的探索也更加具有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小若.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锁谈[J].艺术教育,2005,(2).

[2]姚海燕,邓雪云.设计艺术类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中国包装工业,2002,(6).

[3]庄一兵.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4,(4).

[4]潘鲁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J].装饰,2003,(4).

上一篇: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心得探究 下一篇:高职软件专业教学与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