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清磁带技审问题刍议

时间:2022-10-21 05:43:48

电影高清磁带技审问题刍议

高清技审发现并记录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相关技术质量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下:(1)胶片电影国产新片从1999年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凡国产新片,各电影洗印厂均按照电影频道购买要求印制一部5381低反差拷贝。这些拷贝在1999年至2000年间,胶转磁后大多记录在模拟磁带上;在2001年至2006年间,胶转磁后大多记录在标清数字磁带上;在2007年至2009年间,胶转磁后大多记录在高清数字磁带上。上述影片的模拟磁带,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到目前为止,已经全部被数字磁带所替代;标清磁带也正在逐步被高清磁带所替代;高清磁带版本技术质量优劣与否,主要取决于5381低反差拷贝自身的印制状况和胶转磁时调色降噪的技术质量。2009年,鉴于广电总局电影局在上缴胶片电影档案时,可以不选用电影拷贝为唯一载体,而是可以选用D5或SR磁带等介质为载体,以及电影洗印厂在洗印拷贝音频声道时改为红光印制工艺,严重影响到影片胶转磁时的声音质量,且柯达公司通告将停止生产低反差胶片等诸多因素。电影频道经认真研究决定,从2010年1月1日起,购买胶片拍摄的影片时,不再洗印加工低反差拷贝,改由制片方直接提供影片D5磁带母版,同时提交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通过技审,颁发的“影片技术合格证”,电影频道责任部门相应出台了《购买D5高清母版带的技术要求》等指导性文件。这部分电影高清磁带版本的技术质量优劣主要取决于电影后期制作是否采用了数字中间片制作工艺,经调研确认,凡采用全数字后期制作工艺完成的影片,高清磁带技术一审合格率几乎达到100%,否则仅为50%左右。(2)胶片电影国产老片、旧片虽然胶片电影拍摄制作已历时百年有余,但我国几十年来,从前期摄影设备,到后期洗印加工制作的整个工艺技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从影片拍摄开始,直至影片在电视荧屏上播映,要经过洗片、印片、剪辑、转光、配光、套底、印制翻正片/低反差拷贝/印制发行放映拷贝、胶转磁、复制磁带、上载、转码、压缩、传送、接收等加工制作流程,胶片电影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经过多次模/模、模/数、编/解码、信号转换的复制加工,对原始图像信息的色彩、层次、反差、颗粒、清晰度等等技术指标均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一审技术合格率相当低。但是,随着国家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的全面推进,此部分影片不断进行着新旧版本的替换,技术质量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这部分返修及不合格影片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划痕、脏点、水印、噪波、斑痕、镜头间衔接点上下跳跃及断音、噪声、杂音、破音等瑕疵。(3)数字电影国产新片从2006年起全国高清电视电影全部纳入广电总局电影局数字电影的管理行列。电影频道除每年自主拍摄100多部数字电影之外,还要从社会上购买百余部。此类影片绝大部分采用高清数字设备摄制。电影频道自主摄制的数字电影技术质量一次性合格率占到90%以上,社会上收购的数字电影技术质量一次性合格率仅为70%左右,退intenance标准与测量Stndard&Tes修影片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快速移动镜头严重抖动或闪烁、亮部暗部层次比较差、个别镜头声画不和、缺漏唱词/方言或外文字幕、马赛克、严重偏色、噪波过大、焦点不实、曝光过度及杂音、破音、多声道音频录制粗糙等瑕疵。(4)胶片和数字电影外片电影频道进口外片在技术质量方面客观地说,优质库存约占进口外片总数量的80%以上。特别是近两年来,电影频道国际部十分重视进口外片原版及译制版的技术质量,进口影片全部实现数字化,特别是引进的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整体视音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除个别影片需进行简单的修复降噪技术处理,大多数影片均达到合格或可播的水准。

胶片电影、数字电影与电视荧屏之间的技术状况分析

1.清晰度经过对洗印厂洗印加工制作工艺全过程技术数据的调研,我们可以确认35mm胶片的清晰度与印片次数,对影片播放的技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影片原底片的水平清晰度可达到4K,翻正片的清晰度可以达到2K,翻底片的清晰度只相当于原底片的40%~50%,清晰度约等于1.6K左右。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的发行拷贝至少要经过3至5次印片洗片,其清晰度只有原底片的20%~30%,即1K左右。我们进一步分析调制度信号可以发现,在20MHz~30MHz区间内视频特性的调制度信号比35mm发行放映拷贝要高,但超过30MHz区间的视频特性调制度,胶片仍然有调制输出,而电视信号的调制输出急剧下降为零。这说明了为什么在电视荧屏上播映胶片电影时,图像虽然不如电视图像信号清晰,但看起来却比较柔和,而电视图像虽然很锐利,但感觉比较硬的主要原因。2.景深范围比较原视频摄像大多采用CCD成像,其成像尺寸只有35mm电影胶片的1/2.5,所以在使用相同焦距和光圈拍摄时,摄像机与35mm电影胶片摄影机的景深范围相差约2.5倍。要保持同等焦距并能够确保正确曝光,只能运用摄像机自身的电子快门减小曝光量。这个因素是导致视频摄像影片的景深低于胶片电影摄影景深的重要原因之一。3.胶片/摄像机/监视器的伽玛特性比较胶片的彩色还原区域比电视监视器大,特别是胶片的绿基色与电视有比较大的差别。由于35mm胶片与电视监视器的伽玛特性曲线是不相匹配的,所以在胶片电影拍摄现场从电视监视器里看到的视频图像与通过洗印加工印制后实际得到的图像灰度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在拍摄35mm胶片电影时,现场电视监视器只能用于取景构图,不能用于图像质量和彩色还原效果的正确判定。采用高清摄影机拍摄时,由于数字视频信号在拍摄、制作及播映的各个阶段技术指标的相对一致性,视频信号在前后期均可采用电子手段进行伽玛校正、轮廓校正等处理,并可参考电视监视器进行图像的色调、灰度层次、风格等调整控制,拍摄时即可通过标准电视监视器基本判定电视荧屏播映时的图像质量和色彩效果。4.胶片电影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特性优劣状况分析(1)图像方面的分析比较综上分析胶片自身具有较高的清晰度、景深和色域,但要放到电视荧屏上播映时要经过必不可少的加工制作程序。胶片电影经过多次复制加工后,自身优势不仅被严重衰减,还附加上多种瑕疵,若影片胶转磁所选用的拷贝质量低下,如存在划痕、脏斑、药膜脱落、色彩不均匀、密度不正确等情况,均会严重影响影片胶转磁母版带的技术质量,而且胶片电影大多采用每秒24格的拍摄速率,此速率是保证人眼观看活动画面连续、感觉不闪烁的最低阀门值,但当被摄物体快速移动或摄影机快速移动时,我们仍然会感觉到物体动作不够连贯的抖动现象。(2)声音方面的分析比较目前在《CHC高清电影》频道播映的影片声音,全部采用1、2声道立体声、3、4声道杜比数字多声道编码的音频模式,电影多声道的音响效果在电视播映中很难得到充分的展现。胶片电影的声音要通过光学转录、冲洗、印制光学声底的翻正片、翻底片,再经印片将声音合成到拷贝上。原始声音经多次转换复制加工后,影片声音高低频段的频率响应数值及声压级响度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现象,若拷贝留银不均匀,还会产生断续的破音和杂音。另一个影响胶片电影声音质量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电视采用50i的播映速率,所以在胶转磁时,我们通常选用与我国电视播映频率相同的每秒25帧50场的转磁速率,电影从拍摄时的每秒24格增加到每秒25帧50场,声音运行速度会增加4%,影片特殊处理频段的频率响应易产生高低频失真等现象。5.数字视频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优劣状况分析(1)图像方面的分析比较数字视频节目拍摄时采用与我国电视播映时完全相同的隔行扫描,频率为每秒25帧50场。图像视音频模/数转换在摄像机成像记录时一次性完成,后期图像和声音制作如:画面剪切、音频编辑、图像色调、灰度层次、复制等制作处理过程,理论上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无损录制,与胶片电影制作过程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影像曝光时,因摄像机固有的电子限幅特性,画面会失去部分在后期制作时无法弥补的高亮度和暗部的图像信息。在观看电视画面时,会感觉图像缺乏暗部和亮部层次的信息。(2)声音方面的分析比较目前,前期拍摄使用的数字视频摄录设备,基本具备同步记录声音的功能,数字音频在前后期复制转录过程中,声画同步,编辑及混录操作相对简单。电视播映时,对人耳听觉造成的频响损失也比较小。

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质量

1.改善胶片电影的特性调整35mm胶片拍摄的电影若要在电视荧屏上播映时获得较好的效果,需要以常规的电视伽玛曲线为基础,通过改变胶片暗部及中间部分拐点的位置和高亮度部分的斜率,充分挖掘和发挥胶片乳剂的优势,改善彩色胶片的伽玛特性,以更好地适应电视荧屏播映的技术需求。2.提高摄影设备的技术质量数字摄影机成像器件输出的模拟信号需要经模/数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记录在高清磁带或数字载体上,转换器的量化比特数越高,数字摄影机数字图像处理的精度越高,误差越小,由量化造成的量化噪波也越低。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端摄像设备拍摄的影片会越来越多,影片的整体技术质量也会越来越好。3.提高影片胶转磁的技术质量影片胶转磁技术性能指标的优劣对广大观众在电视荧屏上观看到的影像质量密切相关。提高高清胶转磁软/硬件设备的技术指标,注重降噪系统及调色系统的配置和使用,加强广电系统内外的专业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胶转磁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4.积极推动国家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的成果运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文化遗产保护和电影产业发展来说,我们殷切期待着,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成果的推广运用,在给广大观众带来无限惊喜的同时,可有效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的技术质量。5.电影数字化发展是全面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技术质量的终极目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领先技术,电影经过百年磨砺,现今已向数字化全面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数字化浪潮正以所向披靡的姿态涌向各个国家的院线大银幕,数字电影的技术水平经过近几年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数字设备的更新换代,展现出的色彩斑斓、声情并茂的高端数字影像已经令全世界亿万观众所接受。数字时代的到来势必成为全面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技术质量的终极目标。6.积极推进全网络化电影制作工作流程按照广电总局“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的指示精神,在广电系统内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摄、制、审、存、管、播等流程,尽量减少磁带复制和母版带使用的频次,避免因复制磨损等因素,造成影片视音频信号的损失。

结束语

通过对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技术质量问题的分析、研究和探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质性地提高电影高清磁带版本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技术质量,是一项涉及电影和电视领域多个单位、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希望通过我们的分析探讨,为提升我国电影的整体技术水平,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有力依据,使广大影视观众能够真正体验到电影的艺术魅力。

作者:程伟钢 黄薇 单位: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

上一篇:区域数字电影的发展评析 下一篇:动画在电影片头片尾中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