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之诉

时间:2022-10-21 04:53:17

浅谈民事执行中案外人异议之诉

【摘 要】执行程序强调效率,执行机构在实施执行时遵循所谓形式化原则,在对标的物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时,仅根据其外观判断权属,这就难免出现将案外人的财产作为被执行人财产查封、扣押、冻结以及其他侵害案外人实体权益的情况。有侵害就应当有相应的救济。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案外人执行救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实质是一种实体上的救济权利。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设立虽然给案外人提供了一条救济途径,保障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但法律对其的规定相对简单,该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实践中往往不能解决相关纠纷。本文通过对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简要介绍,对该制度进行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执行标的;救济权利;案外人异议之诉;简要介绍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89-01

一、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我国新《民诉法》第二百二十七条中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而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白收到书而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一)案外人异议的提出及初步审查

1.可以提出案外人异议的主体必须为案外人。此案外人是指执行当事人以外,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认为法院对某一项或几项财产的执行侵害其实体法上权利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关于案外人异议的事由,本条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3.依照本条规定,案外人异议应当在执行过程中提出。

4案外人异议必须采取书而形式,向执行法院提出。

(二)案外人异议之诉

执行法院对案外人异议初步处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相对简易的程序先行解决部分异议事项,相关权利人对于处理结果不服可以通过诉讼途径救济。当执行法院裁定驳回案外人异议市,案外人的主要救济途径为案外人异议之诉。

关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程序问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案外人对裁定不服,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白裁定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二,案外人异议之诉的目的在于排除对异议标的的执行,而执行的目的是实现执行人的债权。

第三,基于便利与效率原则,由执行法院管辖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案件。

二、关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性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而是争论不下。在大陆法系国家,目前仍在争论中。在德国和日本,学者“形成诉讼说”在德国与日本比较受认可。在原有的诉的种类范畴内与将异议之诉归为确认之诉的“确认诉讼说”以及将其归为给付之诉的“给付诉讼说”相比,形成诉讼说似乎更具有说服力。但这种观点由于根基不稳,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国外的学者主张“诉讼救济说”和“命令诉讼说”。诉讼救济说认为,异议之诉是确认之诉和形成之诉的合成,不属于其中单一的某种诉,即一方而具有确认的法律效果,另一方而也具有排除执行的形成效果,这样就克服了单一的形成诉讼的既判力难题,又克服了单一的确认诉讼判决无执行力的问题。

三、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意义

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执行救济手段和方法。设立此制度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点,执行法律关系比较错综复杂,在执行过程中,某些合法权利仍会收到侵害,基于此,此制度作为一种执行救济,是执行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第二点,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责任财产的认定,通常仅依外观证据判断,不免给实际合法所有人造成侵害,因此为案外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是非常必要的。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设立最大的意义在于阻止、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因此其具有形成之诉的性质。同时,案外人所主张的实体法律关系是异议权的先决问题,案外人异议之诉中往往须对此问题先行解决,否则通常难以作出是否排除执行的判决。故案外人异议之诉同时具有确认第三人所主张的实体权利的功能,从而兼具确认之诉的性质。案外人异议之诉兼具两种不同性质、两种不同功能,不同于传统诉讼类型,属于一种特殊的救济诉讼。

四、结语

在实践中,“执行难”的问题为社会所关注,执行违法和不当执行的问题也备受大家关注。因此,我国法律一方而应当对执行措施进一步的加强,提高执行措施的效率性问题:另一方而对执行违法和不当执行的问题也应当加以重视,为其设立相应的救济制度,使其有法可依,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救济体系。我国新民事诉讼法虽然设立了此制度,但法律规定相对简单,并且仅指出了一种途径,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加以巩固运行与支撑。我国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设立吸取的是国外民诉法的规定,我国的体制环境与国外存在很大的不同,这是公认的事实,因此,执行程序中存在的救济问题和实践中执行难问题的有效化解,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我国执行环境,为解决执行中的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与机制。

参考文献:

[1]杨与龄.强制执行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01.

[2][日]吉野卫三宅弘人,等,注释民事执行法(2)强制执行总则[M]文唱堂,1985:498

[3]中国法院网[DBIOLl.http://www.chinacourt.

上一篇:试述滑稽模仿作品的法律地位 下一篇: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