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

时间:2022-10-21 04:15:44

糖尿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糖尿病治疗方面,除了经典的药物不断地改进,新的降糖药物也开始出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仍是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健康状态下,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其生理动态特征是以恒定输出为主,进餐刺激其快速升高,从而影响肝糖输出及外周葡萄糖摄取和脂肪生成等其他代谢过程,发挥其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中长效胰岛素的作用,是通过皮下注射后,通过不同的方法延缓胰岛素吸收速度或的分子结构的改变,使得胰岛素保持着一定速度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尽量的模拟生理性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规律。最早的中长效胰岛素,是通过鱼精蛋白或过量的锌离子形成混悬液,使皮下后吸收缓慢。后来出现的甘精胰岛素,则通过在胰岛素分子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改变,降低其在生理酸碱度中的溶解程度,使得注射后,在皮下形成沉淀,从而缓慢释放,缓慢吸收。胰岛素类似物,以改变胰岛素分子六聚体结构,使吸收缓慢,而进入血液之后,六聚体需分解为单体才能发挥作用,延长了发挥作用的时间。

最新型的地特胰岛素,也是改变了其分子结构,但与以往的不同。首先是地特胰岛素可以可溶于中性溶液,因此在皮下注射后不会像以往的胰岛素那样形成沉淀,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不适感较少。地特胰岛素与生理胰岛素类似,也有六聚体结构,因分子结构的改进,新的六聚体不但结构稳定,而且可进一步形成双六聚体,使得吸收缓慢。另外,地特胰岛素还可以与白蛋白结合,不仅对其吸收有缓冲作用,还能延缓其从血浆扩散至目标组织,有利于持久发挥作用。在对肝脏和外周组织的作用方面,地特胰岛素较以往的胰岛素对肝糖输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对血清葡萄糖的清除作用略小,这种作用方式更加接近生理。因此,地特胰岛素能更好的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

作为药物,其安全性也是不容忽略的问题。胰岛素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可能具有潜在致癌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有70%的同源性,胰岛素的有丝分裂作用主要是通过IGF-1受体介导。如果胰岛素对IGF-1受体亲和力较大的话,肿瘤风险就会增加。而地特胰岛素对IGF-1的亲和力仅为人胰岛素的1/6,促进生长作用更弱。此外,虽然地特胰岛素与白蛋白结合,但不影响其他蛋白结合药物的作用。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也是胰岛素常见的负面作用。有研究表示,因地特胰岛素能更好的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没有胰岛素高峰的出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而增加体重作用较以往的胰岛素作用弱。

综上所述,地特胰岛素能更好的模拟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现有的研究表示安全性较以往的胰岛素更好,但由于是新型制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其广泛的临床应用作好准备。

上一篇:使用胰岛素泵需要注意的若干细节 下一篇:糖尿病并发症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