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策略

时间:2022-10-21 02:47:03

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语文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最有魅力的课”、“学语文真快乐”,必须在教学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人格魅力”引趣

学生喜欢一门课都是从喜欢这科的任课教师开始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即忠诚热爱教育事业、学识渊博、口才雄辩、表情丰富、教法独特、为人师表、和蔼可亲,尊重热爱学生的教师,很容易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欢迎,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志趣和人格,并影响学生的一生。“人格魅力”引趣,可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1、激情引趣法。对于情感色彩浓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教学中,教师应带有一种真挚的、饱满的、浓烈的情感,这是取得最佳授课效果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进入教材、体验教材情感,然后以情激情,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内心真实的感受,所表达的一切都是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和故作姿态,而是自然、真切和谐之美。只有充满真诚的教学,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能激起学生情感,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赏识引趣法。“教学之中无小事”,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种不经意的动作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隐藏在人们不经意的瞬间。这一点我是体会颇深的,刚参加工作时,我的板书很潦草,无论我怎么要求学生写字工整,学生总是在不经意中学会了潦草,我发现了自己的毛病,下决心把板书写工整了,学生也在不经意中写字工整了。一次诗歌朗读训练,我发现一个男同学的音质与咬字还行,但他不懂得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语气的运用,我表现出很赏识他的朗读基础,对他说只要他努力就会在今年学校举行的朗读竞赛中获奖。谁知我不经意的一句话,他却扎扎实实练习了一个月,终于在朗读比赛中获奖。

二、以“创设情境”育趣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的主体作用,情境教育为此创造了条件,是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情境教育被称为“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思想。”教师为不同的课型创造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思绪随着教师去聆听、去欣赏,一起欢笑、感动、悲伤、愤慨,学生就会期盼语文课,期盼“惊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自然地在“情境中”孕育、产生了。

1、精心设计新课导语。一节课的导语往往就给整堂课定了一个感情基调,它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或三言两语,或一诗一画,或一段配音朗诵,或一个小品表演,或一则小故事、笑话等等,均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一个艺术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有一种情思涌动,这种涌动如箭在弦,一触即发。这就是精心设计导语的妙用,这正如特级教师于漪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是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会为演奏或歌唱奠定基础。”

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气氛。“声、文、图、像、音”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了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真实地再现了文字所蕴涵的丰富的内容,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体悟到那美妙的、难以言说的境界,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字作品优美的意境、领悟到文字的独特魅力。其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配上得体的音乐,播放一段影像等都能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用“角色法”让学生进入课文,体验情境。“角色法”就是让学生扮成文中的主人公,从主人公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情境,而达到深刻领会课文内涵之目的。“角色法”即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容易进入情境,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上《宴子使楚》时,可让学生当一回宴子:“如果你是使者,楚国人让你从狗门入,除了宴子的应对方法外,你还有别的策略吗?”

三、“讨论争辩”激趣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身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及生活中的体验对所学习的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互相讨论争辩达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应用“标准答案”及“呵斥”折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应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能各抒己见的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其在轻松愉悦地讨论争辩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和开拓创新精神。

1、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出问题,讨论争辩中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对体裁、内容、写法、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讨论、争辩,让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得出新的认识、新的结论,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提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讨论争辩解决问题。同样一个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立场水平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如春雨,有人描写它轻盈、飘逸之美,歌颂之“贵如油”,是“好雨知时节”;有人却认为它柔弱无力,拖拖拉拉。

3、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运用批判的眼光,从反面突破讨论争辩解决问题。语文课通常是采取正常之道,根据教学资料,疏导正常观念。这当然无可非议,但顺而无疑、稳而无险,就难有新见、难有创新,也就无所谓张扬学生个性。如果运用逆向思维方式,那就别有洞天了。如人们常歌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反其道而思之,我们可评其“作茧自缚”的不敢放开眼光看世界的封闭的一面。教学中,教师若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唱反调”、标新立异,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想定势,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如此,学生学习语文也就兴趣盎然了。

四、以“开展活动”增趣

“活动式”教学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时尚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尤其是语文,活动的临场感强,无论同桌活动、小组活动,还是班级活动、年级和学校活动都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大家都动起来,气氛就热烈,情绪相互感染,有兴趣的带动没兴趣的,兴趣高的带动兴趣低的,自然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如诗歌郎诵比赛、辩论赛、语文知识赛、小记者活动、作文园地或手抄报评比等无不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上一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