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21 02:33:14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探析

摘 要: 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性化的教学思路和优化的教学“蓝图”。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艺术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联系实际,加大创新改革力度,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创新策略

一、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调整思路

化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获得最优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科学设计化学教学方案,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规划出教学方案的“蓝图”。教学艺术作为教师的一种永无止境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穷一生精力实现的理想目标,旨在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课程导入时创设学习环境

在化学课程导入时必须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每日“化”题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板块,内容主要是与化学有关的话题。以小组形式进行,前后4-6位学生为一个小组,课前由小组成员收集和加工信息,课中由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分钟。化学是初三刚刚开设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通过每日“化”题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在准备每日“化”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大量的有效或无效的信息,再按要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讨论,直到上课时由小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会从书本获取知识,通过课外书籍、报纸和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等多种途径都可以获取知识,尤其是课外书籍。学生的兴趣面比较广泛,但也有差别。人气最旺的是趣味化学故事,而选择环境保护的学生相对来说人数不多,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另外选择考试可能考到的化学知识的学生人次也不多,这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考试成绩不是唯一的自我评价方式。现在的学生非常有个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会跟新的老师介绍并建议设立每日“化”题,说明他们非常喜爱每日“化”题,说明他们已经养成运用化学视角观察和思考生活及社会中跟化学有关的问题或现象的习惯,说明每日“化”题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

三、在生活中感受化学学科的科学内涵

化学科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并值得我们追求探索。你会吃吗?为什么不能用铁锅煮绿豆汤;烧焦了的鱼和肉为什么不能吃?为什么炒菜最好用铁锅;臭氧为车消毒成风尚;最常见的家有消毒剂有高锰酸钾、酒精、碘附等。为什么酒能解鱼腥?为什么纯酒精不能杀菌?假酒的危害和识别;报废的电子垃圾能够造成污染。水体污染、金属污染物、女儿村与镉、城市烟雾、汽车排放尾气到底是怎么回事?电冰箱是怎样制冷的?塑料为什么不能和卫生丸放在一起?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很感兴趣,通过每日“化”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及社会中的有关化学现象的观察,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离不开化学。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于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在激发学习兴趣时培养创新精神

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需要一种文化精神动力支撑,以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研究探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切难题。在良好学习环境中培养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通过增强后进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实施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变通和机动自由的教育方法,让他们逐步适应班级管理的节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恰当的表扬,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有效激励。教师应该经常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多培养优秀学生榜样,把恰当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有效激励结合起来,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他们对一点一滴的进步感到骄傲,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且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在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虽然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应该多鼓励,在他们有成绩时、有进步时多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信心足了,学起来就有劲了,觉得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的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是讲求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越来越专心,学习效果越来越好。

五、结语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实践证明,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新知识感到好奇的时候,才有可能触发创造性火花迸发。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收到实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无法实现飞跃。

参考文献:

[1]邓先娟.试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

[2]才仁措.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

[3]甄士娟.略谈初中化学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4]王守兰.谈谈中学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J].成才之路,2008.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课堂用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