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时间:2022-10-21 01:15:22

有关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

摘要: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经过老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使他们深刻体会无论作画、做事、还是做人,都要全面考虑,踏踏实实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理想境界。

关键词:美术教育 加强激发培养 健康心理品质

1、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有礼、有爱心的品质教育

美术往往是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生活,通过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分辨美和丑,评价优与劣的效果。欣赏,可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爱好美术作品的心境,甚至是在陶冶崇高品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美术作品欣赏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而进行选择的。幼儿的美术欣赏课适宜选择一些大胆稚拙地反映儿童生活,较抽象的作品;少儿的美术欣赏课适宜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并且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作品,视觉效果较好,有一定技能技巧的作品给学生欣赏。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美术欣赏有效地灌输博爱精神,切实地影响学生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待人大方,热诚有礼,照顾别人,与人分享和宽仁厚道。当学生觉得自己也受人爱,有价值,长大之后也会成为坚信自己有尊严,有能力和有价值的人[1]。

2、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生乐观、责任的品质教育

少儿美术教育并不一定要教孩子多么高深多么完满的绘画技法,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让孩子自始至终都对画画充满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孩子的潜在能力在高高兴兴的涂画中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既为孩子全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孩子将来进一步提高绘画技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少儿美术就是要创造自由积极的作画环境,让孩子乐在其中。责任,对少儿来说,应该是对他本人所做的事而负的责任。如果学生犯错,夸大其辞的责怪只会让孩子过于内疚和羞耻,而不会促进其改进。不过,完全不予责怪会削弱责任心,使孩子根本没改过的意愿。

3、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加强学生独立自信的品质教育

大多数少儿都希望逐渐自立。在画画中,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画,要使学生有独立精神,既不过分控制他们,又不给他们无限制的自由,让他们看到老师对他们的绘画能力充满信心。少儿美术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找寻乐趣的活动,学生喜欢画画,就要抓住这个闪光点,教他怎样画,创作作品,参加比赛,鼓励学生独立画满一幅画再去画另一幅画,从取水、调色、绘画、剪贴等,都要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做到最好,长期在这种气氛中,他们就会急切渴望长大,越来越多地依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都感到非常自豪,他们逐渐独立起来[2]。

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要加强自信的品质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他提示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心,特别是美术作业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作业的布置、辅导和批改及评价,是美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让学生多看、多想、多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肯自觉地用功,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要学生动手动脑,有趣又快乐,眼前画得是否规矩,并不看得很重,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读懂孩子的画,天真稚拙的美,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奔放的心理素质,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兴趣、信心。

4、在少儿美术教育中,通过集体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相互合作中体验人际关系,培养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适当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探究、解决学习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对待集中的问题,共同承担集体义务;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劳动,共同分享集体成果。在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受材料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人完成作业任务有一定困难。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据各人所长自愿分工,协作完成,教师给予总分由学生民主分配,并注明得分原因,各小组还有代表介绍作品构思、制作过程、发生的故事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看到学生不同的态度、处事方法、为人作风等,如有的小组成员各不相让,争当主角;有的小组排挤大家不喜欢的人;有的小组平均分配成绩,互不得罪,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5、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着意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

要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自我意识是个性培养所必需要求的,它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评判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确立个性发展的目标,使自己更具有独立性,而不完全依赖于外在因素,不作随波逐流的小舟。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和相同内容的作品时,在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意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是美术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尊重学生,因人施教是前提,承认差异,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快乐,便于学生的真情流露,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儿童的美术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素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都应享受这种教育,它是一种素质教育、专门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加强有礼、爱心、乐观、责任、独立、自信、个性和合作等的健康品质教育是必要的,即是运用美术塑造人的品质 人格,通过品质人格的提升去促进美术作品创作。

参考文献:

[1]乔建中,主编.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2]相毅敏,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上一篇:浅议网络广告创意 下一篇:新课程下的“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