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9 10:08:23

有关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 要:数感现在已经成为新课标明确标出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数感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可以在校内和社会实践中培养数感,但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方式。对数感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感;数学教育

数感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通常都会接触到数感,但是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没有明确提出对数感培养的要求,数学课标第一次提出数感,规定数学课程中必须包含数感的培养,数感成为新课程核心概念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感的概念

一般来说,数感指的是人对于数学及数学运算的感受和理解,通过这种感受和理解帮助人们思考数学问题,从而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人们的学习和实践中,经常会和许多数字联系到一起。没有学过除法的儿童,在平分物品时,就知道一个一个地将物体分开,这些都表明没学过数学计算的儿童对数学有了一定的概念,将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就是数感。数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具有数感的人会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学生可以通过校内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数感,但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数感培养的主要方式还是课堂教育。

二、小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1.通过体验培养小学生数感

通常有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将这些内容形象化,因而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具体内涵和数学本质。针对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将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这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授面积单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操场测量操场的相关数值,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长度,感受不同面积的实际感觉;在教授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食堂观察、估计和称取不同蔬菜以及肉类的重量,让学生对不同的重量有一个鲜明的概念。这些活动不仅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培养了自身的数感。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概念本身就十分的抽象,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还会使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失去生活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这些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比较的方式培养小学生数感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数的大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数学,还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授大数目估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刚开始的时候,让学生估算一下一页书上有多少字?一把瓜子有多少粒?体育馆的座位有多少?在估算这些数字时,学生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要估算的数分成几份,估算各份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自觉地比较各份数量的大小,并感受到大数是小数的几倍,理解倍数的概念。通过这样的估算训练,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食物和数字联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因此,在学生对数字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可以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三、在表达沟通中培养小学生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学习和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教育学生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如在实际测量中,教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测量花坛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方式测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展示了多种方法。有的用卷尺,有的用绳子,有的用步量……正是这种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增进了数感。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验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接触社会,进行实践,从实践生活中培养对数的感知能力,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提高学生的数感。

参考文献:

[1]张平.试论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科技信息,2010(29).

[2]宋爱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3]刘藏密.新课标下的识字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之我见 下一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