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闻标题的句法特征对比

时间:2022-10-21 01:10:27

英汉新闻标题的句法特征对比

新闻作为一种有着独特的文体特征的文章体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并给予评论。作为新闻的精髓与高度概括,新闻标题具有揭示、阐明、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新闻标题虽简短,却可以传达极为丰富的信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额宽目明文半成”。

句法研究探究的是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和规律。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它们在语言表现形式上风格迥异,在句法结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英汉新闻标题的句型对比

英语新闻标题的基本句型。在阅读英语新闻标题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符合英语基本句型要求的完整的句子。如:CIA destroyed 92 interview tapes(New York Times 2009/3/2)

Ukraine Teeters as Citizens Blame Banks and Government(New York Times 2009/3/2)

作为对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高度精练与概括,新闻标题的主要作用就是传递语意和概括全文主旨大意。但是由于标题的特殊位置的制约,出于对版面安排的考虑,也是为了突出重点,英语新闻标题往往将标题的句子加以简化,省略一些在语法层面上必不可少,但没有实在意义的成分,以求简练。新闻标题更多的时候是采用短语而不是句子。

例如:HSBC in £12.5bn fund-raising plan(New York Times 2009/3/2)

Mazatlan Joumal:For Some Taxi Drivers,a Different Kind 0f Traffic(New York Times 2009/3/2)

汉语新闻标题的基本句型。尹世超在《标题语法》一书中,将新闻标题分为主谓标题、谓词性标题和体词性标题三个主要的基本类型。

所谓主谓标题,指在标题末尾加上标点符号后,可以构成有主语的主谓句。这种句型结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综合性,可以言简意赅地向读者传达文章的主旨大意,既简洁明了,又可以全面概括。因而在新闻标题中,这种形式的标题占绝大多数。

例如:吴邦国会见日本防卫大臣(《人民日报》2009/3/21)

俄副总理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日报》2009/3/21)

所谓谓词性标题,指由谓词或谓词性短语构成的新闻标题,即“动词+对象宾语”。其中,动词对对象宾语起支配、关涉的作用。这种结构在陈述报遭中功能性较强,简洁鲜明,同时生动活泼,富有动感,可以很快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关注。

例如:加快推进科学重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人民日报》2009/3/21)

希望全国政法干警学习谭东同志(《人民日报》2009/3/21)

所谓体词性标题,指由体词或体词性短语构成的新闻标题。

例如:进退两难的福利改革(《人民日报》2009/3/30)

薯片与芯片(学者论学问)(《人民日报》2009/3/30)

汉新闻标题的时态

根据刘宓庆在《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中所言,“‘时’(tense)这个语法范畴特指动词所表示的一个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这个时间,在印欧语中具有一定的标定形式,主要以动词的曲折变化体系加以表示。”“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英语有专门用来表示时态范畴的助动词以及辅结构。”但是相对于英语,“汉语的时态概念就比较模糊与松散,有极强的泛时,即时态与时间并不契合。”在表现形式上,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汉语主要是借助于词汇手段来体现时态范畴,而英语主要是借助于形态的曲折变化。

英语新闻标题的时态。英语新闻标题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与我们平时常见的英语句子语法有所不同。在英语新闻标题中最常见的时态有三种:现在时、将来时和进行时。同时为了言简意赅的标题要求,在标题新闻中还会给时态的表达形式“瘦身”。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常采用现在时态,这种“新闻现在时(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的使用可以让读者有如置身新闻事件过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

Growing Economic Crisis Threatens the Idea of One Europe New York Times 2009/3/2)

英语新闻标题还常用不定式来表示将来时。例如:

Olmert Likelv to Face Charges in Corruption Case(New York Times 2009/3/2)

Obamas to Plant Vegetable Garden at White House(New York Times 2009/3/21)

动词不定式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可直接表示未来动作,这是因为不定式可以有效地表述即将发生的事情,同时因为它篇幅短,使用动词不定式来表示将来时可以有效地节约篇幅。

对于正在发生的事态或动作,英语新闻标题也按日常英语语法规则处理,采用现在进行时“be+现在分词”这一形式,但其中“be”又通常被省略。

例如:Fragile Signs of Hope Emerg-ing in the Gloom of Mugabe’s Rule(2009/3/21)

汉语新闻标题的时态。汉语时态的标定性很弱,游移性、模糊性比较强,时间界定模糊,句子的动词所致的动作或状态又很难说出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例如,2003年8月28日《文汇报》电子版报道:

台湾犯罪分子恶劣行径令人发指拐骗大陆女子私渡去台湾遭缉捕强行将人推下海

从这则新闻标题中我们很难判断出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

但同日的英文版《中国日报》的标题是:

Beijing Condemns Taiwan Sea Mur-der

在这则新闻标题中就体现了“新闻现代时”的基本原则,用现在时体现了过去的概念。

即便是用具体的语言手段体现时态,英汉两种语言也会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汉语时态范畴完全借助于词汇的手段,被称作助词附加。这种助词附加也具有很强的泛时性,表达的时间范畴模糊、不具体。”

汉语的时态助词主要有三个:“着”、“了”、“过”。其中,“着”表示持续动态;“了”表示完成时,已发生;“过”则表示一度或曾经发生的行为或状态。

例如:“易地任职”行不通了(人民日报2009/3/30)

“老猎人”走了(人民日报2009/3/30)

时间副词能表示很宽的时间范畴,如:总、老、仍、再、还,等等。此外还有专指性时间副词,如:上午、昨天、今年,等等。

例如:李长春开始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人民日报2009/3/30)

维权的路还很长(人民日报2009/3/30)

英汉新闻标题中的语态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动词表示被动语态时,被动语态结构“be+过去分词”形式中的助动词“be”,通常被省略。

例如:Sino-Cuban Trade Ties Bol-stered(China Daily,1999)(=Sino-Cuban trade ties are bolstered)

与说明文、议论文等正式书面文体不同,新闻标题使用动词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这主要是因为主动语态更生动多彩、直截了当,有感染力。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强调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时才使用被动语态,突出强调宾语部分,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如:27 Killed as Gunmen Storm Police School in Pakistan New York Times 2009/3/30)

这篇报道记叙的内容是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起枪击事件。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死亡人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以数词开始的被动语态,突出了这个重要内容,醒目、鲜明,能一下子吸引读者。

“汉语语法的民族文化特征特点决定了汉语的被动语态范畴的表现手段不同于印欧语。汉语是用词汇化手段表示被动性,这是汉语语法的本体论特征。汉语语态的范畴有隐含、模糊的一面,很多时候是以主动语态表示被动的意义,不能完全从形式上标定语态范畴。汉语以词汇手段表示被动意义,而词汇手段是选择性的,比较灵活,既可用,也可以不用;用哪个词也没有严格的约定,是一个开放性范畴。”

新闻标题能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也是新闻报道取得成效的第一步。英汉新闻标题由于两者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句法层面上显示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正确地理解它们,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报道的内容,提高阅读和翻译的效率,达到信息传递和文化交流的目的。

上一篇:网络传播中“反沉默螺旋”现象浅析 下一篇:论网络体育新闻的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