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出现知识性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21 12:35:32

对课堂教学出现知识性问题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21

经过近几年的调研,我发现课堂教学中,有时个别老师对知识性概念表述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迷茫和缺失,课堂效率低下。为了避免不和谐的音符,现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个别案例进行扫描与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现归纳整理如下:

一、 课堂扫描与分析思考

错例一:角的概念及画法的迷茫

【课堂扫描】1.对角的初步感知。

师:摸一摸三角板中的角有什么感觉。

生1.:尖尖的、扎扎的。

生2.:刺手。

师:这尖尖的、扎扎的都是角

……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看到的角吗?

生1:红领巾中有角。

生2:牛角。

生3:墙角。

生4:桌子的角。

……

2.角的画法。师示范画法演示如图:

【分析思考】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知识,只有通过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老师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角,即从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初步感知角,由此引出角。这一教学环节符合课改的要求,建立角的直观认识的过程也清楚,但对角的概念认识不到位,导致桌子的角、牛角、墙角都是角。其实这些角只是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上的角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研究的角就像《中小学数学》2012.1-2期第88页编者语所述:“只要是实物,其实并不存在‘角’,角是从无数实物中抽象出共性后而形成的概念”。亦即物体上的角是指物体面上的角,我们研究的只是平面图形,是二维空间,而桌子上的角、墙角等是三维空间,还有动物头上的牛角这些只有物体才能这样说。所以教师应该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平面图形,告诉学生角是平面图形,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边是直直的,不能说成角是尖尖的、扎扎的、刺手,这些是对实物的感知。

客观世界并不存在平面图形,只有立体图形,人类抽象出角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经过两千多年前的泰勒斯、欧几里得才确定了角的概念、角的表示方法,时至今日我们后人理应用知识继承的方式来学习角的知识。如角的画法,教师应说: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而有个别教师如上图所画,错因是画了一条射线,另一条方向错了不是按射线的定义画的。这和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不吻合,给以后的教学带来不便。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示范画法必须是科学的、规范的。因为概念学习先入为主,一旦形成思维定式,再纠正就难上加难,所以新知的学习一定走出迷茫的误区,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要准确无误。

错例二: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不到位

【课堂扫描】

师: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还见过那些平移现象?

生1:算珠的移动。

生2:杂技运动员在舞台上骑自行车时的表演。

生3:火车的运动。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

……

师: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还能举出那些旋转现象?

生1:风扇的转动。

生2:杂技运动员在舞台上骑自行车时的表演。

生:3:绳子的一端系上小球,另一端用手旋转。

生4:“神州七号”的发射和地球的自传。

……

【分析思考】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运动的方式。教学时从生活实例引入,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从中感知和体会两种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在教学时,平移和旋转这两个概念学生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老师要注意及时点拨、引导。如果教师不引导评价会给后续学习带来不便,甚至知识性遗憾。

关于物体作平移运动时,要注意平移的两个参量:物体本身的方向不能改变,即要沿直线运动;移动的距离即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要相等。杂技运动员在舞台上骑自行车时的表演是转圈,虽然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转,但没沿直线运动,故不能视为平移。至于火车的运动,现实生活中火车是拐弯的并且包括车轮,显然也不能说是平移,建议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轨道是直的),或说明在某一段沿直线运动,这样表述火车运动时车身的移动是平移才准确无误。因为车轮属于火车的一部分,车轮的运动则是旋转。

关于物体作旋转运动时,也要注意两个参量:一是要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二是作等角度的圆周运动。根据这两个要素,杂技运动员在舞台上表演时骑自行车的运动显然不是每一圈大小都相等,转的角度也有差距,故不能视为旋转。如果教师加以点拨:假设杂技演员在同一个圆周上转圈的话,则可以看作是旋转;绳子的一端系上小球,另一端用手旋转,这一例子中,现实中手不固定,即没有固定点,也不能视为旋转。同样假设手不动是可以看作旋转的;“神州七号”的发射,它的运动分为几个阶段,开始从地面直线上升是平移,经过一段时间后进入轨道运动,进入轨道后是等圆周运动,是旋转,而直线运动后到进入轨道前这一段的运动则既不是平移也不是旋转,因为他不沿直线运动也不是等角度运动。建议教师在这里应强调“神州七号”进入轨道后才是旋转;至于地球的自传是旋转的表述也不规范,因为地球是椭圆体没作等角度运动。以上例子大致是平移和旋转,实际意义上不符合概念,描述不规范,甚至是知识性错误,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我们数学讲求的是严谨。

二、 教学对策

经过调查了解得知: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问题的老师,有的是刚毕业的老师,大部分是农村老师。针对现状,为了避免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类似知识性问题,建议老师们:

(一)要加强学习,做终身学习的老师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本学科理论素养,还必须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具备深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文化底蕴,能够努力站在人文和科学的制高点上俯视一切教育教学问题。

2.提高业务素质,打造过硬基本功

打铁需要自身硬,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过硬基本功,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老师一定要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如何使学生亲近你、喜欢你,教师的业务素质是关键。

(二)吃透知识,活用教材

首先了解课改教材的特点,根据特点研究和中学知识的衔接,小学要整体研究:全套教材的整体结构及编排特点;单元研究:每一册教材的单元布局及主要内容;课时研究:每一章节的内容安排。深度思考学科的观念性教学的内容。我们要吃透知识用活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载体,所以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教材所束缚。因此,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吃透知识,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其次,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主题图、情景图、例题和习题的编写意图,只有细心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统观全局,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也只有再“教”的基础上,更重“研”,思维才慎密、完整,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才能理解的深和透,才能避免知识性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下一篇:浅析“抱单腿”技术在青少年自由式摔跤比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