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听写大赛”说开去

时间:2022-10-21 12:25:26

从“汉字听写大赛”说开去

摘要: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掀起了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潮。面对在汉字书写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的语文教学该做些什么?笔者对此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汉字听写;语文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5-027-1汉字热潮袭遍海峡两岸,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为代表的种种文化娱乐赛事,带动了全社会动手写汉字的热潮,这样的赛事展示了汉字书写的真谛和魅力,使汉字书写的良好习惯引发全民关注,使更多的民众意识到,大数据时代的科技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我们使用汉字的方式,但我们更应该弘扬和传承汉字文化,化解“汉字书写危机”。更主要的是带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若干启示,因为从比赛中我们发现在汉字书写和语文识字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常见字写错却不知错。比如“尴尬”这个词,左边的半包结构应该是“尤”字少一点,并不是“九”;“眉”下面是是“目”而不是“月”。这些字之所以会写错,关键是观察不仔细,没有认真推敲字的构成。

2.书写不规范造成错误。这主要是我们同学在汉字书写时比较随意造成的,比如笔画该长该短不考虑,是横是撇不区分,间架结构分不清,最典型的如“落叶”的“落”是上下结构,“满足”的“满”是左右结构等。汉字作为一个表意文字,它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有特定要求的,可许多同学却没认识到这一点。

3.读音和字形对不上号。有些字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会写的,却因为读得不对,或和自己想象中的读音不一样,导致不会写或写错别字。比如“酵母”这次词在比赛中出现时,学生就一脸茫然。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听这个解释我们更茫然,其实“酵”就是“发酵”的“酵”,不过平时我们不这样读,才会出现这种错误。

4.词汇量贫乏。许多学生平时不读书、不看报、不注意观察生活,除了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字能认识以外,其他词语一概不知,如果在生活中不留心是写不出来的。比如“盱眙”这个词。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大多数学生却写不出。

从以上所反映的问题,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笔者以为:

一、语文教学要改革传统的语言文字教学方式

虽然关于语文教学的着力点问题,在语文教育界素有争论,但不管是偏重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识字,写字,学习语句,写句子等。教学过程中也多以老师讲解、学生多遍抄写、机械记忆为主。初中虽然也涉及字词教学,但教师已不再花大力气去讲解,只要求学生自行掌握。高中阶段根本就不谈字词教学了。在我们脑海中记得牢的还是在小学时掌握的字,有些字虽然很常见,可我们却写不对、写不规范。这就启示我们:

语言文字教学不能仅靠小学阶段,要在语文教学中一以贯之,并随着年级的增加要教给学生咬文嚼字、推敲字义的方法。要知道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我们既要注意根据汉字的构字构词特点总结识字和推敲字义词义的规律,更要有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其实,参加央视汉字听写大赛的选手,在听写时,他们就很注意根据意思推断某些字的写法,例如,陡峭、耆寿老、谗言等等,很多学生就是推敲字义词义写出来的。另外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书写和理解字词。如游刃有余、空穴来风、蠢蠢欲动等成语,既可进行单独书写,也可做成语游戏,还可编故事。同时,也可像央视一样搞搞这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学习习惯很重要,而语文的学习尤其重要。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的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学生在汉字听写中出现的问题也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1.书写严谨、锱铢必较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书写时才不会随意,才能把一笔一划是长是短,是撇是捺考虑清楚。

2.联想推断字义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汉字是表意文字,碰到不会写的可自己根据意思去推断,才不会写别字。

3.仔细读书、留心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或读书时碰到不太清楚的字要勤思考,多查工具书,长期积累,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

汉字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所以说语文教学是慢的艺术,不可一蹴而就的。就像古诗词教学,古诗词像一坛老酒,浓度非常高,学生学习也需要一个慢慢消化吸收的过程,不是一次记忆就能完成的,必须反复咀嚼才行。面对语文的这一特质,我们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积累指导。因为语言文字的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长期的训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指导:课内积累,品析深化;课外积累,拓展延伸;生活积累,丰富多彩。将积累的宽度与训练的长度结合起来才是学习语言文字的硬道理。

上一篇:他的公司出租“丈夫” 下一篇:农家女打工起家,创资产千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