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时间:2022-10-20 10:57:57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每个学生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表现出很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而在信息技术课中也存在学生的学习差异,相信以下情形许多信息技术老师都碰到过:

上信息技术课时,同学们都带着兴奋的心情走进电脑教室,有的马上打开了电脑,熟练的玩起了游戏;有的迅速在网上玩游戏;有的对着电脑东摸摸,西看看,一脸的好奇;有的面对电脑发呆,既不敢碰也不敢问,干脆坐在位置上看着别人……老师布置了任务,学生纷纷开始动手去操作了。看书、合作、探究,开始都显得非常认真。几分钟后,这种局面就开始改变了。有一部分人已经完成了任务,于是就偷偷摸摸的玩起了游戏,或上网,或聊天;一部分同学仍然按部就班认真完成任务;还有一部分人动作慢慢腾腾,甚至束手无策,到下课也无法完成任务……

以上情况的确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而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差异似乎更大更明显一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间的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不一样,智力水平也不一样,所以对教学的理解也不一样。

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校外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一个班上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给整个班级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差异

学生普遍对电脑感兴趣,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尽相同。我们对开了信息技术课的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调查发现:因为喜欢玩游戏才对电脑感兴趣的占了61.2%,这些人中以男生居多;其他的人有的喜欢上网,有的喜欢做电子小报……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不同,碰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去认真听,积极钻研;而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很随便,如老师在讲他却在玩游戏等。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然。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可将同类或知识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并为各组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可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态度、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按比例组成一个小组,共同收集资料,发表见解,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必将带动和感染其他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能使基础差、兴趣低的学生受到激励和帮助,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个别辅导

对基础差、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帮助查找原因,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达到学习目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注意课外拓展、练习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涉及问题的多少分类,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如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练习,教师可设计模仿类的练习和有创造性、富有个性的练习两种。基础差的学生完成模仿练习即为合格,基础好的学生可自行设计风格各异的图文并茂具有动态播放效果的幻灯片。

四、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上一篇:从二战后到当代日本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府支... 下一篇:走进生活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