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杨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时间:2022-10-20 10:48:10

湖北省杨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摘要:介绍了湖北省杨梅[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对该产业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并对该产业在湖北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杨梅[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产业现状;展望;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6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255-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24.041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waxberry[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were introduced; an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were presented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waxberry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ubei province was forecasted.

Key words: waxberry[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dustry; prospect; Hubei province

杨梅[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是杨梅科(Myricaceae)杨梅属(Myrica L.)果树,是中国传统特产水果,野生历史已有七千年,人工种植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中国的杨梅有1个属6个种,即杨梅属,毛杨梅(M.esculenta Buch.-Ham.)、青杨梅(M.adenophora Hance)、矮杨梅(M.nana Cheval.)、杨梅、全缘叶杨梅(M.integrifalia Roxb)、大杨梅(M.arborescens S.R.Li et X.L.Hu,sp.Nor)6个种[1]。

目前,全球杨梅经济栽培面积约40万hm2,产量100多万t,其中98%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杨梅分布在北纬20°~31°区域,主要生长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云南、贵州、广西和湖南等省(自治区),其中浙江省面积和产量均居第一。浙江省的东魁、荸荠种、丁岙梅、晚稻杨梅4大品种占中国杨梅总面积和产量的60%以上。全国现有杨梅栽培品种(系)300多个,但主要栽培品种就是这4个。其中东魁面积85 000 hm2,产量28万t,分别占杨梅总面积的20%和总产量的28%。除中国外,韩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有极少量的杨梅栽培。日本在2000年前后从中国非正规渠道得到东魁接穗,现其规模栽培面积约100 hm2;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出产全缘叶杨梅,北美有蜡杨梅(M.cerifera L.),欧洲有香杨梅(M.gale L.),不过均为小果型,只作为庭园观赏用。除中国外,目前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杨梅产业化报道,也未见媒体报道其研究成果[1]。

杨梅属多年生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阴,不耐强烈日照。果实色泽鲜艳,酸甜适口,风味浓郁,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深受消费者青睐。杨梅树形优美,四季常绿,除了生产果实,还可以作为绿化树种,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其他水果相比,由于比较优势明显,特色突出,近些年杨梅产业在中国南方的浙江、福建、江苏、云南、湖南、贵州、广西、重庆和湖北等省(市、自治区)发展迅速。其中浙江省杨梅的产值已超过柑橘,成为当地的第一大水果产业[2]。

1 湖北省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湖北省是全国果树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全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水果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面积、产量、产值有效增加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的可喜局面,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

2013年湖北省水果总面积40.36万hm2,总产量569.42万t,总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12位。就全省三大水果而言,柑橘面积(23.97万hm2)和产量(400.39万t)居全国第五位,桃面积(5.33万hm2)和产量(72.49万t)均居全国第四位,梨面积(3.94 万hm2)和产量(56.31万t)分别居全国第10位和第11位[3]。

在区域布局上,湖北省果树产业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农业板块建设,果树区域化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即三峡库区优质甜橙板块、长江中游沿岸优质宽皮柑橘板块、丹江口库区温州蜜柑板块、汉江流域和长江沿岸沙洲地带优质梨板块、316国道和107国道沿线优质桃和枣板块、鄂南特色水果板块、大别山和大洪山等丘陵山地的板栗板块等。另外以公安县为核心的江汉平原葡萄板块、大中城市城郊的草莓板块也正在形成特色。杨梅处于鄂南特色水果板块区域内。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桃、梨、柑橘等大宗水果得益于区域化发展、标准化规范和产业化政策推动,其种植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价格正在理性回归平稳,大宗水果产业已经进入发展的平台期。而温州蜜柑价格不断下跌,到了亏损的地步,出现了卖果难,甚至出现了果农弃采的状况。与此同时,杨梅等特色时令水果价格却不断走高,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欢迎。杨梅是鄂南幕阜山区(主要包括崇阳,通山等县)特色水果产业带规划的主要果树种类,湖北省的杨梅种植面积虽然不大,但同其他水果相比,比较优势明显,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销售价格一直稳定在30~60元/kg,是其他普通水果价格的2~10倍,所以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2 湖北省杨梅产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杨梅在湖北省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来凤县三胡乡黄柏园村,有一个罕有的古杨梅群落。这里的古杨梅群落是第四纪冰期过后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目前尚存百年以上古杨梅10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杨梅33株;在咸宁市也有上百年的古杨梅树和野生的杨梅资源。湖北省杨梅的商品化栽培则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来凤县、通山县等地陆续开始零星栽培,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2000年以后,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的推进,一些浙籍商人逐渐在湖北省投资办厂,他们逐渐把消费杨梅的习惯和杨梅种植的技术带进来,并开始有意识地投资杨梅的规模化种植生产。

杨梅是湖北省的特色水果,目前在鄂南、鄂西、鄂东南、武汉市周边和江汉平原等地均有规模化的栽培,主要分布在咸宁市、恩施州、黄冈市,武汉市、宜昌市、荆门市等地。湖北省杨梅的主要栽培品种为东魁,占90%以上,其次是荸荠种,水晶、深红种、黑晶和台湾杨梅等品种仅有零星栽培。截至2015年7月,全省种植面积3 000 hm2,投产面积约530 hm2,基本情况见表1。

3 湖北省杨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当前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湖北省杨梅发展迅速,扩张较快,但生产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杨梅品种结构单一,平均单产较低,管理粗放,投产较慢;杨梅相关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欠缺,湖北省仅有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少数几个单位开展了杨梅栽培的相关技术研究[4,5]。

在进行产业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鄂南、鄂西多地6~10年生的成年杨梅树存在顶梢枯死、开花较少甚至不开花的现象,最后导致不结果,严重影响了产量和效益。通过土壤成分分析和诊断,初步判断鄂南(崇阳,通山等县)杨梅园普遍存在土壤缺乏K、B和Zn等营养元素,土壤pH过低等问题;东魁杨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春梢旺长,导致落花落果严重(结果尚未发表)。还有一些地方由于管理粗放,杨梅卷叶蛾危害严重,导致杨梅枝梢不易老熟,新梢旺长,不易成花。

湖北省种植的杨梅大部分品种为东魁,相对其他杨梅品种,东魁的树势强旺,幼年树不易坐果,对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由于对杨梅生长结果习性不甚了解,很多产区建园时将东魁种植在肥沃的平原地区甚至水稻田里,加之管理粗放,导致杨梅旺长,烂根,产量很低甚至不坐果,部分地区出现十年以上的大树尚未坐果的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一些建园较早的杨梅园,树冠高度达到6~8 m,甚至10 m以上,给杨梅的采摘带来不少困难,果实成熟后收获率很低,损失严重。

杨梅为南方特产水果,目前在湖北省嫁接育苗一般成活率只在30%,主要是由于砧木产生的伤流影响了愈合。杨梅多采用长穗多芽枝接法,剪砧后因砧木产生强烈的根压作用,上升的水分多,集中聚积在嫁接口,使接芽长期浸泡在水渍之中,影响愈合,最后接穗干枯死亡;加上技术原因,目前湖北省杨梅苗木当地自育的比例很低。所需苗木几乎全部从浙江,江苏等省调运,由于苗木调运的周期较长,运输距离较远(物流运输5~7 d),不但增加了苗木的成本,而且严重影响苗木的栽植成活率。同时,最近几年浙江省杨梅老产区杨梅凋萎病危害严重,防治和检疫难度较大[6],苗木的调运也大大增加了病虫害的传播和生产成本,给湖北省这一杨梅新产区的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杨梅园目前才刚刚投产,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销售压力不大,鲜果价格比较昂贵,导致果品采后处理和商品化的发展相对滞后。湖北省的杨梅目前还处于“提篮经济”时代,品牌质量意识淡薄。另外,由于杨梅在湖北省规模化种植的历史较短,很多人不知道湖北省能种植杨梅,也没有消费杨梅的习惯,导致杨梅在本省的消费量较低。

3.2 建议

3.2.1 优化调整品种的熟期结构 杨梅果实娇嫩,采下后难保存,上市持续时间短,加上其成熟期正是梅雨多湿季节,极易腐烂落果。如果不加任何处理,杨梅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极短,业内有句话叫“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东魁果形特大,平均单果重25 g,最大达52 g,超出同类杨梅1倍以上,品质优良,属于晚熟品种。荸荠种以果实香气浓郁、颜色深黑的优点赢得市场,目前全国栽培面积、产量仅次于东魁。杨梅果实无皮,存在耐贮性差、浸酒和加工色泽容易退色的问题,这使得果实商品性降低。目前杨梅产品主要依靠鲜果销售,整个销售期为40 d,其间集中销售期仅20 d,销售量占总量的80%。如何保持杨梅的品质与风味,延长它的保存期限,一直是困扰杨梅生产和销售的难题。目前,冷藏还是采后延长销售期的主要方法[2]。所以在今后发展杨梅的过程中,要优化品种的熟期结构,适当加大早熟、中熟品种如早荠、早佳的面积,调低晚熟品种东魁的比例,如适当发展荸荠种等好管理、易坐果、投产快的品种,少量发展深红种、水晶等特色品种,压缩东魁的规模。此外,利用海拔高度开发高山杨梅也可延长销售期10~15 d,可在鄂西的恩施州、宜昌市等地发展高山杨梅,从而延长成熟期和采摘期,错峰生产,提高杨梅种植的经济效益。从长远看,随着杨梅园投产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杨梅不可避免地也会走上其他水果“价格下跌,卖果难”的老路上。由于其品种相对单一、不易保存的特性,这个问题相对其他水果可能更加突出。因此,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贮藏保鲜技术和杨梅深加工技术的研究。

3.2.2 克服粗放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在发展杨梅生产及田间管理上,政府和科研部门要做好引导,加大技术服务力度;生产者要主动跟科研部门对接,提高科技意识和生产园的管理水平,使新建杨梅园早投产,并提高单产。同时,做好树型和树冠的控制,适当矮化控冠,以便于管理和采摘,减少采前落果和采果损失。综合利用黑光灯诱杀杨梅卷叶蛾和杨梅刺蛾[7-9],用引诱剂诱杀果蝇,严格限制和管控农药在杨梅果实上的施用,避免多效唑[10]、膨大剂、着色剂、增甜剂等激素和不良药物在杨梅生产中的滥用[2],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努力打造湖北省杨梅果品高端、生态、无污染的形象。鼓励生产者通过应用栽培新技术、加强管理水平来提高果实的品质。

3.2.3 政府加大杨梅科研投入和野生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 目前杨梅方面的研究力量远不及柑橘、桃、梨等大宗水果。这些大宗水果都有国家的行业专项和产业体系项目跟进,而对杨梅仅作为一种小水果看待,因而国内仅有个别单位和团队进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缺乏专业性、系统性。如生产上近几年出现的杨梅枯枝病严重,鲜有安全环保的防治措施及有效解决办法,影响了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湖北省从事杨梅研究的单位比较少,政府对该领域的科研投入几乎为零,科研进度大大落后于产业的发展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杨梅栽培技术及资源挖掘方面的投入,对湖北省丰富的野生杨梅资源进行普查和收集,充分利用本省的资源优势,对杨梅资源开展评价和有效的利用,对引进的杨梅品种资源进行区试和评价,筛选出适合在湖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品种。对鄂西、鄂南发展的东魁“树而不花,花而不实”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加大杨梅绿色防控安全生产技术的创新。同时做好对来凤县国内最老古杨梅群落资源的保护。

3.2.4 加大宣传力度和杨梅文化建设 通过摄影展览、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推广杨梅,加大杨梅文化的建设,结合城市郊区旅游观光和农家乐建设,引导当地群众消费杨梅,努力培育目标消费群体。同时,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组织企业到大城市举行杨梅推介会,参加各类食博会、农博会等展销活动,扩大产品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4 湖北省发展杨梅产业的优势

4.1 优越的自然环境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区域,介于北纬29°05′~33°20′,其中长江以南(沪蓉高速G50以南、北纬30°30′以南)地区(包括三峡库区)除高山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面积约7万km2。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这些地区水网纵横、湖泊密布,大多为丘陵山地,土层深厚,土壤类型大部分为红壤和黄棕壤,微酸性,非常适合杨梅的规模化种植。除恩施州之外,其他都属于武汉“8+1”城市圈,距离武汉200 km之内,有动车或城际列车相连,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非常适合发展观光采摘果园。同时,作为杨梅生产的北缘地区,相比南方产区,更靠近不产杨梅的北方消费市场,物流贮运成本更具优势。

4.2 价格比较优势明显,民间开发的积极性高

相对于大宗水果柑橘、梨,桃等果树,杨梅栽培管理相对简单,病虫害较少,对土壤的要求较低,耐瘠薄。同时,由于杨梅目前产量较少,成熟期正赶上水果淡季,特色优势明显,售价较高,比较优势明显,所以农民和民间资本投资开发杨梅的积极性很高。

4.3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强

和省内其他水果发展前期状况不同,湖北省的杨梅产业一开始就主要是由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投资生产,农民和散户涉入该领域的较少。这有利于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规范化生产,也利于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如崇阳县的湖北森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万茂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宜昌市的宜昌嘉昌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钟祥市的湖北信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赤壁市的绿佳源生态观光园等都实行公司化运作,投资规模较大,流转土地或计划流转土地都在700 hm2以上。当地政府从资金和政策层面上大力支持,农技服务部门也积极参与示范基地兴办,通过强化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周围地区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在采后商品化处理如分级选果、充填隋性气体、冷链贮藏、彩印礼品盒包装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随着新建果园的投产和产量的逐步提高,采后处理及营销体系建设将会进一步完善。另外,在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杨梅加工企业也开始起步,如来凤县古杨梅食品公司从上海、武汉、西安等市邀请了食品加工方面的专家,先后开发出了杨梅酒、杨梅蜜饯、杨梅果醋等产品。目前,产品已畅销福建、广东、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

综上所述,湖北省特别是鄂南和鄂西的土壤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杨梅的生长与产业化发展,要抓住杨梅发展的大好机遇,扩大宣传,加强推广,做好产业发展的布局与品种布局,加强文化引领、技术引导,完善标准化建园,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努力创建优质品牌,让杨梅产业在湖北省的水果产业和中国的杨梅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致谢:在研究过程中,相关统计数据得到了来凤县农业局和三胡乡农技推广站、钟祥市农业局、黄梅县农业局、赤壁市人民政府和市农业局、通山县特产局、崇阳县茶果局、宜昌市夷陵区农业局以及相关杨梅种植公司、合作社等单位的协助及热情帮助(排名不分先后),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陈方永.我国杨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南方果树,2012,42(5):31-36.

[2] 陈方永.中国杨梅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浅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2,29(7):20-22.

[3] 张 放.2013年我国主要水果生产统计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4(12):30-42.

[4] 蒋迎春,肖之炎.杨梅种植新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 黄吉华,罗祖友,向天勇,等.鄂西南地区东魁杨梅成花及着果特性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26(5):33-34.

[6] 求盈盈,任海英,王汉荣,等.杨梅突发性枝叶凋萎病发病调查与病原接种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1(1):98-100.

[7] 戚行江.杨梅病虫害及其安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 梁森苗,戚行江,许渭根,等.杨梅刺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08(1):102,104.

[9] 钱 春,王 涛,任 争,等.重庆地区杨梅果蝇绿色生态防治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12,41(6):74-75.

[10] 陈方永,倪海枝,王 引,等.多效唑对东魁杨梅生长与结果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1,6(6):661-666.

上一篇:中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模式研究 下一篇:谈幼师英语的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