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0 09:28:19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的变化尤其显著。那么如今生动活泼的课本内容是怎样在课堂上的45分钟展示出来的,是否达到德育的效果?如何能让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不仅能够积极掌握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发挥德育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切实的转变。这就要讨论一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了。

一、教学有效性概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西方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对“有效教学”的定义,学术界最常用的是沿用经济学上“效果、效益、效率”的概念来说明的,这种观点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也视为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这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无进步或发展。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应该是有效率的教学。具体到思想品德学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构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1、教学过程方面

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把握。

(1)掌握新知识上。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学习新课知识提供和创设足够的认知、情感等的情境;学习新内容前,能及时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

(2)教学过程安排上。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上层次清晰、安排合理、过渡自然、结构严谨;教学密度适当、时间分配合理。

(3)重点难点处理上。教师能够准确地确定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知识实施教学;善于利用教材各相关因素为解决重点难点作铺垫,抓住关键内容,在突破难点上有所创新。

2、教学方法方面

可以从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来判断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上。这样有助于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上。教师能够用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使学生体验到所学内容的重要性。

(3)关注互动合作上。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充分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重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上。能够让学生从探究学习中学到更多更适合自己的知识。

3、教学能力方面

对教学能力的评价,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驾驭能力、表达能力和利用多种教学工具的能力等方面来进行把握。

(1)教态自然、仪表端庄。

(2)驾驭课堂灵活机动,能灵活机动地处理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突发和偶发事件。

(3)教学语言简练准确,把握好语速,控制好语调。

(4)教学工具应用合理。板书设计详略得当,设计合理美观。能够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

4、教学效果

从以下几方面评判:

(1)学生知识掌握上。学生在教师有效的知识传授下了解自身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2)学生能力提高上。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养成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3)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上。学生在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转变为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促进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实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革中考考试模式

从思想品德课中考的考试内容来看,现如今只考初三年级的教材,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教材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这就让老师有意思的为中考做准备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的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应改变考试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建立多视角、多层面的教育评价机制,可以选用的评价方式包括:

1、将初一和初二的教材内容纳入到考试中来,加大对学生能力和三观的考察。

2、规范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比如中考。

3、加大录取学校组织的考试或面试的力度。

4、切实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学校的平时成绩、包括班主任对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表现的记录;各科任教师的评定;社会实践评定。

5、学生所在地区的社会实践评定。

当然这些评定原则上必须是公开和公正的,否则,还是无效的。

上一篇:审美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心理误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