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09:19:15

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第一部分的“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非常重大。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哪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该从何处入手呢?我在实施这一目标时,作了如下探索。

一、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世界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指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它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洛克的精辟论述,无疑是在教导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教材的计划编排,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不懂就问、学会合作、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等习惯。如在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从第一单元起,我就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采用多种方法写读书笔记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师恩难忘》,学生自主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和联系课文,读准“姥”“拄”“诲”“正”的读音,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写到自己的“词语积累本”上。

在合作探究时,我先引导学生探究“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田老师在‘我’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将小诗摘记在自己的“文章精彩片断卡片”上,并激发学生尝试结合小诗通过想象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感情朗读课文结尾段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别后再次见到恩师时的心情,激励学生思考:儿时的一位乡村教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从而让学生读出作者真挚的感恩之情。之后,我乘势让学生感悟“师恩难忘”,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写读后感或有关“师恩难忘”的记叙文。通过不懈的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终身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从读的训练入手,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朗读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从朗读入手,在小语教学中适当增加朗读的比重。我在课前让学生预读,在新课教学时指名学生读,并让其他学生听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讲解课文重难点时,腾出时间,灵活采用齐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形式,再要求轻读、默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提问、回答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说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朗诵比赛、故事会、演讲会,听配音故事后说故事,派学生去“红领巾广播站”当播音员,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当小记者。

读写能力是互为一体的,而阅读是其基础。所以我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二”——学习修改习作范例《拔河》时,正值学校举办拔河比赛,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习作范例《拔河》中的病因后,要求学生学会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启发学生结合拔河比赛进行作文。在“点”上,一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胖子朱振华两腿叉开,两脚使劲蹬着地,双手紧紧抓住绳子,身子拼命往后仰,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连眼睛、鼻子、嘴巴都移动了位置……”学生对活动集体“面”的描写也风采各异,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三、从人文思想熏陶入手,着眼于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渗透人文思想内容,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渗透了人们应该有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的道德情怀;在教学《七律长征》《大江保卫战》等课文时,将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寓教于文中;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等课文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使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巧妙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四、从引入课文情境入手,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的事物,美的生活都体现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只有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才能对其施以美的教育。如我在教《黄果树瀑布》时,首先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导入,激发学生观赏黄果树瀑布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情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配音朗读想象黄果树瀑布;再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的黄果树瀑布画面整体感受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美,进入视觉体验情境;接着让学生紧扣重点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进入感官体验情境;最后让学生对比黄果树瀑布和望庐山瀑布,全身心进入情境,加深对黄果树瀑布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当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培养的方法、途径也是多样的。但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其培养因素并加以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勇气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