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低迷对中国影响不大

时间:2022-10-20 08:54:08

美国消费低迷对中国影响不大

自5月份股市下跌以来,市场越来越关注美国可能面临的经济低迷。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次会议上,客户们都会问同一个问题:如果美国消费者打喷嚏,中国会不会染上重感冒?毕竟中国内地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品生产者,是全球制造业外包的最大承担者,而且中国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对不对?

错!我们的重要结论是,就实际增长而言,中国、日本、印度和印尼这些大国相对免疫于全球经济下滑。而且中国内地的国内金融市场仍受到保护,这使其有额外的独特优势。所以一旦美国消费不景气,我们当然会调低对所有亚洲国家的预测,但中国将是其中一个受影响最小的国家。

之所以作此判断,是因为亚洲在不到5年前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况。2001年全球rr业下滑的时候,每个亚洲国家的出口都受到程度相近的影响一从2000年的高峰到2001年的谷底,出口增长下降了40%,但各国GDP增长受到的影响差别很大:和印度反而在那一年加速增长,它较小的邻居则快速陷入衰退(图1)。

中国并非出口主导的经济

为什么中国内地和印度(就此问题而言,还包括印尼和日本)可以避免像韩国、中国台湾、马宋西亚和香港等地区的命运呢?原因就在于前者不是高度依赖于出口。图2显示了亚洲各地区商品和服务出口占GDP的比例。中国内地是35%,高于印度和印尼,但远低于其他一些较小的地区如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不止如此,比起收入更高的邻居如韩国和中国台湾,中国内地明显处于产业链中劳动密集的低端。这意味着中国内地从每一美元的出口中所获得的国内增加值要低于其他地区,因此出口总额占GDP比率这一数据高估了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该数据调整为国内附加值占GDP比率的话,则中国的出口大概只占GDP的11%。

即便如此,仍可能有所高估。制造业出口值与工业总产值的直接比较显示,出口只占GDP的7%到8%。而且,在出口工厂中工作的约3500万工人占中国全部就业者的比例不到5%,这一比例和日本、美国的数据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是出口主导的经济。考虑到中国内地有13亿人口,这个结论应该不会使人惊讶。

此次冲击并无不同

但中国这次是不是面临着一个更严峻的环境呢?毕竟2001年的衰退只是发生在电子信息业和商业投资领域,而这次的主要风险来自美国日常消费。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低端消费品出口国,这次中国所受到的冲击是否更大、更集中呢?简单的回答是一不会。在非电子类轻工产品占总出口比重方面,中国确实比亚洲其他地区高得多(图3),但我们有三个很好的理由相信经济不会急速下滑。

第一个理由是,就像2001年的衰退并不只存在于IT业,现在美国家庭也并不只购买衣服和鞋子。虽然2001年亚洲电子产品比其他类产品的出口下降更为严重,但非电子类产品需求的绝对值也下降了10%,增速下降了30%;而且电子产品除了办公IT产品以外,还包括家用电脑、音频和视频产品。事实上,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不太可能只集中在中国。

第二个理由是,我们并不认为这次会有美国上次衰退的程度那么大。2001年的衰退中,美国的GDP增速在12个月内跌了将近5%,是自1979和1982年的衰退以来最迅猛的下跌。随着房地产市场繁荣的终结,我们的美国经济研究团队预测明年美国的GDP增速会放缓到2.5%,比目前增速低1%,换句话说,这次“着陆”所带来的痛苦应该只有上次的五分之一。

当然事情也可能更糟,也许美国经济增速会低于2%。但我们认为,并没有明显的催化剂会把经济推向完全衰退。原因是美国目前对房屋的高估程度远不如2000年时对股票市场的高估程度,而且房地产市场的本地性特征使单个城市或地区的问题很难扩散到其他地方。房价停滞会使消费者相对其收入有过高的负债比例,但未必会影响到财富。同时因为目前企业盈利相对国家收入处于战后以来的新高(与之相反,在2000年IT泡沫破裂以前,处于接近历史低位),因此,这一次投资支出更有可能支持整体经济增长。

第三个理由是,上一次的衰退不仅仅源自美国,高科技泡沫是全球性的,日本和欧洲的股票市场和IT投资也经历了类似的泡沫和破裂。而目前的不平衡主要在美国经济,欧洲和日本的消费者并没有过度负债,房价正常,金融市场的价值似乎并未特别高估。因此我们预计,如果美国消费者减缓支出,对其他G7国家影响将较弱。

国内情况依然健康

现在让我们看几个关于目前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常见问题。首先,出口制造业可能不占总就业的很大部分,但它是缺乏熟练技术的农民工的主要吸收者之一;为了容纳不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中国需要增加成千上万的与出口相关的工作职位。那么,海外经济减速会不会引起严重的国内社会问题呢?

这个问题其实被误导了冲向出口的就业是一个问题,那我们应该早在2001年全球IT衰退时就看到明显的不稳定,当时中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当时城市本身的失业人口比现在高得多。而且,认为中国现在面临日益增多的从农村到城市的移民潮也是不正确的。上世纪90年代,劳动人口平均每年新增1000万人,而目前只新增500万人左右,到2010年则应该会下降到0。目前已经有超过1亿的农村移民在城镇工作,剩下来的年轻的可流动的人口并不多。在南部和东部的工厂,现在最常听见的抱怨是工资上升和工人短缺。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中国比过去15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更好地处理出口放慢问题。

其次,是国内需求不振的问题。中国是不是消费疲弱,需要重新平衡由投资带动的增长呢?自从这个问题出现在“十一五”规划中,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另一个热门话题。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被过分强调了。理由是:第一,消费者支出在以8%~9%的实际速度增长;第二,中国确实储蓄率很高,但这在亚洲其他高增长的经济实体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而且不会很快改变;第三,历史数据显示,投资/GDP比率为40%是可以持续的;第四,投资支出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其实是家庭在耐用商品上的支出;第五,官方对这个问题的强调主要是对中国周期性的高贸易顺差的反应,并不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如果美国消费低迷,中国会绝对安然无恙。与2000-2001年间中国处于泡沫破裂后的复苏期不同,即使没有意料之外的全球经济疲弱,我们也预期未来两年内增速有变慢的趋势。如果美国消费者的表现比我们的基准预测更为疲弱,当然会进一步降低中国的增速。不过,对增速的负面影响可能只能以千分位,而不是以百分位来衡量。

上一篇:大宋官窑的钧瓷艺术 下一篇:货币紧缩的影响有限